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起,大家開始常常把「公平」掛在嘴邊。最具象徵性的大概就是小學的運動會了吧。
圖片來源:unsplash
決定幸福或不幸的,並不是環境本身,而是人有沒有盡力投入在當中經營自己的生活。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起,大家開始常常把「公平」掛在嘴邊。最具象徵性的大概就是小學的運動會了吧。小學運動會的賽跑項目中,所有選手總要牽著手一起奔向終點。
這種做法似乎認為,不決定名次就等於「公平」,但是我一點也不贊成這種想法。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大家具備的能力也都各異。有些孩子會念書,有些孩子擅長運動。
有些孩子即使國語和數學不在行,說到跑步卻不輸給任何人,對這些孩子來說,運動會就是他們表現的舞台,是讓自己發光發熱的好機會。剝奪了孩子這樣的機會,從教育觀點來看,我不得不對這樣的「公平」打上問號。這其實是強迫孩子接受「名為公平的不公平」。
以剛剛的例子來說,每個孩子都有公平參加賽跑的機會,所以,讓每個孩子的不同個性展現在比賽結果上,才是正確的想法。擅長跑步的孩子在賽跑時拿到第一本來就是理所當然。這才叫作合理。違背道理,又談何公平。再把這句禪語投射到人生中,也可以這麼說。
每個人都會公平的迎接年老,但是要怎麼面對年老、如何經營年老的生活,就是個人的抉擇了。有些人經濟無虞,可以過著悠然自在的老後生活,也有些人得仰賴年金,過著儉樸的老後人生。前者一定幸福、後者就一定不幸嗎?並不盡然。
決定幸福或不幸的,並不是環境本身,而是人有沒有盡力投入在當中經營自己的生活。享有富裕的生活,卻只是沉浸在奢侈當中,缺乏實際經營生活的感覺;或者是過著儉樸生活,卻每天努力過活,感受到心靈的平和寧靜。到底哪一種生活比較幸福,相信不需要我贅述。
要在什麼環境度過自己老後的生活,受到許多因素影響,或許無法全然自己選擇。不過任何人都可以積極面對,奮力把人生活得精采。「達人的境界」就是我們該前往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