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當你將洗髮精搓入頭髮,這些較為強韌的氣泡就會不斷產生,進而堆積形成泡沫。由於界面活性劑還會同時吸除油和脂肪,因此我們很自然將起泡和乾淨連結在一起,用泡沫多寡來推斷洗髮精的效果好壞。
圖片來源:unsplash
我們顯然很在乎衣物清潔,但也喜歡頭髮乾淨清新、閃閃動人。洗髮精於焉誕生。洗髮精英文是shampoo,這個字來自印度,是一種使用油和乳液進行的頭部按摩。
這套按摩方法於印度殖民時期流入英國,後來被英國人用來指稱某種洗頭方式。第一瓶現代洗髮精於1930 年代由寶僑推出,取名為滋順(Drene),使用新研發的溫和液體界面活性劑,裝在貼有鮮豔綠紫兩色標籤的玻璃瓶中。約莫同一時間,寶僑的頭號對手聯合利華成立了,從此這兩家全球企業便在清潔劑創新方面獨占鰲頭,互有領先。
現在拿起一瓶洗髮精,你可能會在成分表裡看到一樣名叫十二烷基硫酸鈉的東西,或是它的近親十二烷基聚氧乙醚硫酸鈉。這兩樣東西是現代洗髮精的主原料,不僅是強力界面活性劑,同時不大會和水中的鈣作用形成浮渣,還能產生一種我們認為洗髮精非有不可的東西,就是泡沫,而且這兩種原料非常會起泡。
當你用洗髮精搓揉頭髮,水就會捕捉空氣形成泡沫。空氣會試圖逃逸,當它來到水的表面就會形成氣泡。如果沒有界面活性劑,氣泡表面就只會是薄薄一層水,和空氣的表面能(surface energy)極高,很快就會破掉。
但只要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鈉一類的界面活性劑,結果就會完全不同。界面活性劑的分子很容易聚集在氣泡表面,大幅降低水和界面活性劑混合液的表面能,讓氣泡薄膜變得相對穩定。
當你將洗髮精搓入頭髮,這些較為強韌的氣泡就會不斷產生,進而堆積形成泡沫。由於界面活性劑還會同時吸除油和脂肪,因此我們很自然將起泡和乾淨連結在一起,用泡沫多寡來推斷洗髮精的效果好壞。現代廣告特別強調這一點,但泡沫其實不會增加洗髮精的潔淨能力,純粹只是比較美觀。
由於十二烷基硫酸鈉一類的界面活性劑實在太好用、太便宜,幾乎所有清潔用品都會見到它們的蹤影,不只洗髮精,連洗碗精、洗衣精甚至牙膏都有這類物質。這就是為什麼用牙膏刷牙會滿嘴泡沫的原因。這裡泡沫同樣只是好看,代表「你看,我正在刷牙耶!」而已。
十二烷基硫酸鈉大受歡迎,最終更取代了肥皂,不僅用來洗頭,更成為我們清潔全身的主要方式,「沐浴乳」時代從此降臨,和洗髮精一樣裝在小瓶小罐或可擠壓容器裡。由於這類界面活性劑沒有顏色,裝在透明罐裡非常好看,要是和洗髮精一樣加上顏色或香氣,那就更迷人了。
【書籍資訊】
《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