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數十年後,全球人口將達百億,專家推測許多地方的清水取得問題會愈來愈嚴重。

圖片來源:unsplash
據估計,美國平均每人每天使用產品(而且以只用一次計算)所造成的水足跡超過兩千兩百公升,主要來自用水密集的產品,如紙張、肉品和布料等等。就連看似稀鬆平常的活動,如吃漢堡、讀報紙和買T恤,也會產生大量水足跡。因此旅館浴室裡的標語才會提醒我水是珍貴的資源,並勸勉我不要要求每天更換浴巾和毛巾。
數十年後,全球人口將達百億,專家推測許多地方的清水取得問題會愈來愈嚴重。
目前全球有十億人難以取得清水,三分之一人口用水短缺。無法取得清水,貧窮、疾病與營養不良就會蔓延。要強調的是,這個問題不只會衝擊鄉村,也會衝擊大城市。
例如,巴西聖保羅市2015年就曾經數度嚴重缺水,因為乾旱讓該市的主要水庫水量大減,最嚴重時,估計儲水量只能再供應該市的兩千一百七十萬人口二十天。由於氣候變遷,人口增加,加上財富增加導致人均水足跡增加,全球許多大城市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儘管我們顯然都賴水維生,但要維持社會永續與健康,還得仰賴其他液體。其中有些液體令人讚嘆不已,例如玻璃。我們有許多食物與飲料都靠玻璃容器存放或運送,玻璃是絕佳的材料。
它屬於惰性物質,做成的瓶瓶罐罐不會跟內容物發生化學反應,讓東西保存更久。但玻璃很易碎,只要碎了就必須重新熔化為液體,以便再次塑型為容器。這就是回收系統,人類這樣做已經有幾千年了。
玻璃用來裝食物和飲料不是沒有缺點。它的密度很大,因此運送全球各地非常耗能。此外,熔解玻璃也非常耗費能量,因為它熔點極高。由於這兩點,加上這世界目前主要靠石化燃料提供能源,使得玻璃容器成了助長氣候變遷問題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