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無論這些怪異的朋友搞得你多麼緊張,重要的是別插手你家孩子的社交選擇,尤其是在青少年時期。 在你眼裡,或許很清楚那是個壞朋友,但是你的孩子正在練習同理心,並且學習如何與背景及目標不同的人相處。
圖片來源:unsplash
青澀的友誼
當孩子六年級以後,友誼的重點就從彼此共同的興趣,轉移到社會的接受度上。派系與其他排他性的社交處境,對於這年紀的孩子來說,可能會造成很大的壓力。
所以重要的是,要確保你家小孩持續參與運動、音樂及其他課外活動,以連結不同的社交
團體。
有位來自紐澤西的媽媽承認,她爸媽讓她自己決定社交生活,影響了她當媽媽之後,也採取支持自主的教養方式。
我爸媽讓我自己決定要交哪些朋友,這是件很棒的事。有時候,我在感情上受到傷害,因為我不肯跟朋友做一樣的事,他們就排擠我。這使我更加堅強,也讓我在選擇朋友之前先想一想。
與其插手干預小孩要跟誰來往,不如讓你家成為小孩與朋友之間的舒適聚會場所,並且對你家小孩出門在外的活動設下規矩,這樣他就會讓你知道他人在哪裡。
了解孩子的社交生活會持續變化,當你家小孩被排擠時,別企圖干預。你可以同理孩子的難過,但別試圖解決現狀,這不是你能控制的。
看著自己的孩子交不到朋友或者弭平爭端,可能會很痛苦,但這都是重要的嘗試與教訓,你的孩子必須親身經歷,從中獲得寶貴一課。
身為老師,我見過太多小孩到了這年紀還不知如何面對社交場合,但是最妨礙孩子發展社會成熟度的,莫過於家長對國、高中生難免會發生的正常社交衝突過度反應,甚至替孩子上場打戰。
當父母親對此反應過度,並視之為霸凌,孩子就永遠學不會如何象徵性的推拒回去,並要求對方的尊重。
在今日的學校裡,霸凌是真實且駭人的事實,但是在我們努力避免霸凌愈演愈烈的同時,老師及家長經常對青少年正常的社交及情緒起伏反應過度,並且在不經意間,給孩子冠上受害者心態。
在與教育者及行政人員的談話中,他們意識到、也警覺到霸凌對孩子造成的衝擊,但也為有些家長火上加油而感到沮喪,在最近一次約訪中,有位高中老師告訴我:我最近教到一個學生,她與一些同學意見不合,因此成為她們發洩怒氣的對象。
當她們之間的歧見與行為發展到霸凌的層次,學校多方設想,以確保這個女孩受到保護,安全無虞。然而,她的家長──後來連那孩子也是──對他們認為是霸凌的狀況,變得高度警戒與過度敏感,老師們都被迫當起情報員。
整個班級,從教室座位表到課堂之間老師在走道上巡邏監視時,都繞著這個孩子的需求在運作。女孩的媽媽每天寄電子郵件給老師跟行政人員,引述她女兒說別人給她白眼、私底下說她的閒話、還蔑視她。
正常的社會互動無法在該班發生,導致整個班的社交動力簡直糟透了。那個班級不再是個社群,甚至那一年全班的學業成績也受到打擊。更糟糕的是,那個女孩開始把所有不舒服的社交互動皆視為霸凌。
我為那個孩子感到難過。她父母親的本意是好的,但是他們對人際互動管太多、又想太多,摧毀了女兒的社交信心,也讓她深深認為自己是個無助的受害者。
即使我們是成年人了,也要面對生活中的霸凌:壞心眼的上司、惡意的敵人及嫉妒的同儕。
你的孩子如何在童年習得面對這類人等──這時的失敗意謂著一、兩天的傷心或遭到排擠──會造成以後他是臉皮很薄,或是具有強壯的自我。
當孩子日漸成長,同儕對孩子身分認同的影響愈來愈重要。一旦你嗅到朋友對他會有壞影響,很容易就想介入。但是在你批評孩子的朋友之前,請記得:決定何時及如何交朋友、維繫友誼,是孩子教育的一部分。
有些朋友讓他摸不透,那會吸引你家孩子,因為他想弄清楚這樣的吸引力從何而來。或許那是一個全身上下穿黑衣服、擦綠色指甲油、滿口髒話、讓你很不舒服的女孩,但她有某種天分或社交能力,是你家孩子想學習的。或許你家小孩只是想試探自己舒適區的極限。
無論這些怪異的朋友搞得你多麼緊張,重要的是別插手你家孩子的社交選擇,尤其是在青少年時期。在你眼裡,或許很清楚那是個壞朋友,但是你的孩子正在練習同理心,並且學習如何與背景及目標不同的人相處。
這些都是重要得不得了的社交技巧。等青少年進入大學之後,遇到更寬廣多元、甚至經常是更具挑戰性的社交場合,他們將會更容易調適。在商業界,能讀懂各式各樣人們的心思,是很受歡迎的人格特質,尤其是女性。
這些人被稱為變色龍、或是「高度自我監控者」(high self-monitors),他們能輕易融入新的工作環境,與初相識的人相處,也很能讓其他人接受他們的想法。
對業務員來說,變色龍能夠透過微妙的模仿,與他人產生連結,使銷售業績出類拔萃。在企業界,善於模仿、又能融入各種族群的人,會成為談判專家。
【書籍資訊】
《每一次挫折,都是成功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