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如果你認為自家孩子絕對沒錯,並帶著這樣的想法去找老師或其他家長,你還沒開口為孩子說話,便已失去可信度。保持開放的心,並希望別人也會這麼做
圖片來源:unsplash
保護你家小孩失敗的權利
在情緒上為孩子來年將面對的挑戰做準備,尤其是他正努力適應轉變,穿越一個又一個的關卡。
孩子會接收到你對他的想法,所以要對他有信心,並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自制力,不會在他面對這些轉變與關卡時出手相救。要相信孩子能因此增強自主性與勝任能力,並記得失敗是教育的重要關鍵,無論是數學、英文或科學。
為此,要保護孩子失敗的權利。當他對自己感到失望,給他時間與空間面對。最後,鼓勵他堅持下去,振作起來,揮別過去,從失敗中學習讓自己再起的方法。
從孩子進幼兒園第一天開始,一直到他從高中畢業,這些準則並不會改變太多。每個學年的第一天,都是新的開始,也是新的契機,去了解我們真正的本質,並從犯下的錯誤中學習。
如果你擔心孩子在六到十二年級時,無法勝任更具挑戰性的對話,可以事先幫助他預演一番。你可以擔任老師的角色,跟孩子對話。
如果是關於作業的問題,請你的孩子告訴你,為何他感到老師的評分不公。如果你能明顯看出孩子的分數為何不高,向他解釋你看到的缺點。
如果孩子聽不懂,想像老師可能會有的想法,並從這個角度說出你的觀察。要是你家孩子還是覺得他遭到誤解、受到不公平的對待,鼓勵他準備好為自己辯護。
我告訴學生,我最尊重的能力之一就是能夠冷靜下來,想清楚整個狀況,對於所發生的衝突,進行平衡理性的對話。我總是很願意改變自己的想法—在這樣的例子裡,我也願意改變分數—只要學生向我提出的觀點有道理。
如果孩子對於這樣的對話很焦慮,不認為自己做得到,可以讓孩子先寫下他想說的話。
請記得真相有不同的觀點
我信任我的孩子,但我也知道真相是頭需要小心對待、毫不客觀又難以捉摸的野獸。真相會因人類的弱點與知覺缺陷而異,即使是最值得信賴、最誠實的孩子也是一樣。
如果你認為自家孩子絕對沒錯,並帶著這樣的想法去找老師或其他家長,你還沒開口為孩子說話,便已失去可信度。保持開放的心,並希望別人也會這麼做。
我跟很多家長談過孩子在校及在家的行為,很明顯的,你在家裡所認識的孩子,不見得跟老師及其他學生在學校裡認識的他是一樣的。這很正常,也很能令人理解。
朋友、課業壓力、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及成千上萬種因素,都會影響我們在特定情境下所呈現出的樣子。當老師告訴你,你家孩子有些狀況時,請至少考慮一下,老師說的可能是對的。
斷然拒絕老師的觀察,是很常見的防衛反應,我也曾經如此,但這會傷害師生關係,也會耽擱到學生改善課業、接受心理或醫療幫助的機會。
如果你在乎老師的做法,請直接告訴老師
請抗拒想要跳過老師、直接告訴校長的衝動,至少一開始別這麼做。當家長直接去找行政單位,會讓校長左右為難,因為校長會被迫有所回應,而無論發生了什麼衝突或爭議,當時他很可能都不在場。
寧可早一點跟老師約著碰面,也不要晚一點,因為隨著時間過去,怨恨愈深,記憶中的細節逐漸模糊,也就失去了改善、彌補的機會。
【書籍資訊】
《每一次挫折,都是成功的練習》
出版日期:2016.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