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有個狼父因性侵女兒入獄十年,出獄後,回家不到二十小時,又性侵女兒,他的藉口是他沒有控制自己性衝動的能力...
情境圖來源:pixabay
有個狼父因性侵女兒入獄十年,出獄後,回家不到二十小時,又性侵女兒,他的藉口是他沒有控制自己性衝動的能力。這個藉口當然不是理由,但後面有個大問題:若是沒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就不應該放出來,因為他會危害別人,但是他刑期已滿,又必須要放,這是他的人權,在這兩難的情況下,有沒有可以兩全其美的方式呢?
最近因為科學的進步,科學家已能從大腦中,推論這個人自我控制的強度了。
人類大腦是靠電流和生化物質在傳遞訊息,一百年來的實驗讓科學家了解各種腦波所代表的意義,例如我們看到熟悉的東西會有P300 的正波出現,看到驚訝的訊息會有N400 的負波出現,這個效應很穩定,我們給受試者讀一個句子:「我喝咖啡加牛奶和泥巴。」當他讀到「泥巴」時會驚訝,這時N400 波會出現。因為大腦控制行為,我們就可從腦波的形態和強弱來推論他的行為和意圖。
比如說測抑制功能,我們先給受試者戴上腦波的帽子,然後給他看電腦上出現的幾何圖形,請他在看到某個圖形,比如說三角形時,盡快按反應鍵。偶爾,當三角形出現,受試者正要按鍵時,螢幕突然出現「停」的訊號,這時,他就要把手縮回,不要按鍵。
實驗發現,衝動型性犯罪者的錯誤率很高,他們的意念起來後壓不下來,會去執行它。同時,一般人這次做錯了,下次會小心,反應時間會慢,但是衝動型的性犯罪者不會,他犯錯後的下一個反應仍是一樣快,無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各種實驗的結果都指向大腦前額葉皮質功能的不足,無法執行抑制的指令。
人生病了要吃藥,不能抑制性衝動的人也要吃藥來控制他的衝動,就像高血壓的人要吃降血壓的藥,糖尿病的人要用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一樣。現已研發出這種藥,瑞士、德國、瑞典、加拿大、美國部分的州及韓國已在用,它不是去勢,只要停藥,性欲會回復,就像糖尿病的人不吃藥,血糖就升高一樣。
受刑人若是同意服藥控制他的性欲,那麼他可以被假釋,若不肯服藥,就不可以讓他出來危害別人。服不服藥是受刑人自己的選擇,當我們在談到受刑人的權利時,請不要忘記受害人也一樣有人權。
解鈴還須繫鈴人,是大腦的問題,就得從大腦去解決。這個狼父在獄中曾經接受過三年的強制治療,但是他一出獄就犯案,顯示過去的心理治療沒有效,尤其監獄的心理師和精神醫生都不足,受刑人往往六個月才能見到心理師一面。當監獄關不下,放出來又會害人時,用藥物控制可能是未來必然的趨勢。
這是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誰無子女?我們不能再把頭埋在沙裡假裝沒看到了,政府必須正視腦科學的進展,運用高科技的測量工具,去了解性犯罪者的腦部活動。現在的腦波儀已改良到很輕便,可以背著去監獄做測量了。我們要喚起社會意識,人民有免於恐懼的自由,我們要用最新的科學法去保障這個基本的人權。
➢【書籍資訊】《從大腦看人生》
➢【延伸閱讀】
別讓孩子用「想像死亡後別人的惋惜」來感受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