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洪蘭在她2025最新力作《幸福的智慧》中探討了現代社會中「炫耀」與「嫉妒」的微妙關係,尤其是在打卡文化和社交媒體興起後所帶來的隱憂。也探討了網路隱私暴露與無名言論的危險性,強調適度分享的重要性。
一位旅美多年的朋友回臺省親,在吃飯時,她問了我一個問題:我們小時候,父母都教導我們財不露白,不可以炫富,要有同理心,不可以在沒有東西的人面前炫耀你有,更不可以在沒有東西吃的人面前吃東西,除非你有分他吃。臺灣是保存中華文化最好的地方,為什麼現在菜餚一上桌,大家都拿出手機拍照,說要傳給朋友看,好像在說:你快看,我在吃大餐,你沒有,這不是很容易引起別人羨慕嫉妒之心嗎?嫉妒心最可怕,它是最有殺傷力的情緒,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呢?
我也常收到朋友傳來各種「打卡」的圖片,我想她們是希望與我分享她們眼睛所看到的美景、嘴巴所嘗到的美食。但是我同意朋友的話,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會感謝你的分享,有時反而會引起他的嫉妒心。俗語說「知人知面不知心」,交淺不言知心話,怒時不說罵人話,輕易不說承諾話,玩笑不揭人短話,這是古人教我們明哲保身的智慧。
歷史上因嫉妒而生的大事太多了,龐統害孫臏,石祟因鬥富而喪命,京劇《慶頂珠》說的就是梁山伯好漢阮小二改名蕭恩,隱姓埋名,以打漁為生, 一日酒醉,不慎說出家有祖傳的寶貝—慶頂珠,結果惹來大禍,所以這齣戲又名「打漁殺家」(曾有一燈謎,「打漁殺家」射成語一句,謎底是「恩將仇報」,蕭恩把仇報了)。
多年前,清華大學有輻射所發生女學生用王水溶屍,當時的校長劉炯朗院士曾問我,嫉妒究竟在大腦的什麼地方,會讓一個讀科學的人失去理智殺人。嫉妒是所有情緒中最難化解的一種,目前唯一的方式是用理智去細數自己擁有的,告訴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效果並不好。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防患未然,不要引發別人的嫉妒心。
好東西應該與好朋友分享,但是假如他的財力不足或環境不允許,那麼還是不要,因為人心難測,因嫉生恨的例子太多。人不要自找麻煩啊!
回家後,朋友又傳來一個 LINE 訊息:「剛剛在席上忘了問你,為什麼現在大家熱衷於暴露隱私?一上臉書就忘了矜持與害羞,什麼相片都敢貼, 什麼問題都敢問,這是因為沒有看到對方臉的關係嗎?還是因為它有不具真名的隱匿性,不怕得罪對方,就什麼都敢問嗎?」
這也是好問題,許多人在網路上跟人聊天,常常連對方面孔都沒見到便把最私密的心裡話都說出來,平日做事的謹慎小心都忘記了。有個笑話:「一個人和一個美女在網路上聊天,聊了 3 個月,便約她在公園見面,等了一個多小時,還沒看見人……突然收到老婆的 LINE :回來吧!外面很冷,在家裡見面也行。」我在大笑之餘,除了覺得荒唐,也覺得網路交友太可怕。
臺灣還有位教授,拿著公費出國開會,卻跑到義大利去觀光,本來此事無人知曉,她卻在景點拍照打卡炫耀,結果被告發。我當時也非常不解,臉書有什麼魔力,竟使人一上臉書便消失了理智?
3C 產品的確便利,在享受它的好處時,也別忘了保護自己,還是那句話,「人心難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