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勵志

凝視焦慮
優惠價
85
$425
優惠價
75
$375

凝視焦慮

化焦慮為力量的9大覺察法則

Thriving with Anxiety
書籍介紹

與焦慮共舞,9個法則指引你度過逆境

你焦慮嗎?別擔心,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就像壓力會使人成長,焦慮也可以讓人變得更有力量。焦慮存在於每個人的「情緒主控台」,不需要「擺脫」或「戰勝」它,試著與焦慮共處,你的人生將開拓更多未知的可能。

作者羅斯馬林博士認為,當我們正視自己的局限,也正視焦慮的必然存在,反而能夠在情感面與精神面變得更加堅強。當我們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經歷焦慮,就表示我們得以成長,並走在正確的道路之上。

本書將帶領你凝視焦慮,化焦慮為成長的動力,與自我、他人,以及生命的各個層面,培養更深刻的連結。


焦慮是自我成長的內在動力

焦慮帶來的不適感,會教導你認識自己的強項,以及尚可進步之處。

焦慮有助於建立正向的人我關係

覺察焦慮的同時,也可以感知並回應他人的情緒與當下狀態。

焦慮是改變生命的契機

直面焦慮,你會發現內心深處其實儲備著充沛的力量,足以超越極限。


教師/學者/專家 好評推薦

林怡辰 國小教師、暢銷作家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品皓 臨床心理師、米露谷心理治療所策略長

蔡佳璇 臨床心理師、哇賽心理學執行長

歐陽立中 「Life不下課」節目主持人

(依姓名筆畫排序)


羅斯馬林是功力深厚的臨床醫師、教育家、科學家,他的學術研究具有先驅性,強調靈性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這是一本易讀的好書,不僅破除錯誤迷思,也以實證為基礎,提供專業策略,造福心理疾病患者。

——史考特.勞奇 Scott L. Rauch, MD

麥克林醫院院長暨精神醫學科主任/哈佛醫學院精神醫學教授


羅斯馬林對焦慮、靈性、心理衛生與健康的研究工作具有根本性的重大貢獻,本書集結他多年的豐富學識與臨床經驗,可協助眾人面對時代的挑戰,持續自我成長。

——泰勒.范德威爾 Tyler VanderWeele, PhD

哈佛大學人類繁榮計畫主任/哈佛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授


本書提出焦慮相關失調症的治療方式,看似反直覺,其實具有十分嚴謹的科學基礎。現今各年齡層的焦慮症狀都有逐漸增加的趨勢,部分原因是新冠疫情的衝擊,還有某些普遍存在卻不曾被處理的心理衛生問題逐漸浮上檯面,因此我們更加需要羅斯馬林醫師的智慧與指引。

——布蘭特.弗雷斯特 Brent P. Forester, MD, MSc

塔夫茲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主任/塔夫茲大學醫學院阿爾金精神醫學教授

前言 誰適合讀這本書?

序章 如何在新世代的焦慮中自我成長?


【第一部】強化與自身的連結

第1章 認識自我

◆法則1 判斷是壓力還是焦慮

第2章 接受自我

◆法則2 進入正向漩渦

第3章 超越自我

◆法則3 直面焦慮


【第二部】強化與他人的連結

第4章 理解他人

◆法則4 運用自身情緒理解他人

第5章 接受他人

◆法則5 進入親近漩渦

第6章 昇華情感關係

◆法則6 承認並表露脆弱


【第三部】強化與靈性境界的連結

第7章 知道自己的極限

◆法則7 將努力與成果脫鉤

第8章 接受自己的極限

◆法則8 接受自己的極限

第9章 超越自己的極限

◆法則9 超越自己的極限


謝辭

注釋

前言 誰適合讀這本書?

基於筆者二十年的臨床經驗,幾乎所有人都可歸入四個廣義的「情緒行為健康」類別:心盛型(flourishing)、心衰型(languishing)、心苦型(distressed),以及嚴重心苦型(severely distressed)。更精確的說,任何人在某個時刻的狀態都屬於這四大類型之一,也可能在不同人生階段從一個類型轉換到另一個。

第一類心盛型的人,並不見得時時處於正向成長的狀態,人在生命進程的任何時間點都可能有所成長,而所謂心盛,指的是在生活的各個面向都處於良好狀態。這類人的自我感覺常是正面的,也沒有因為重大生活困境或生理病痛而無法支撐。但即便是心盛者,大多仍需要支持的力量,才能持續維繫心盛狀態。支持力量的來源很多,可能是朋友、家人、師長、靈性導師或宗教領袖,也可能是勵志書籍(例如本書)。

第二種類型雖非臨床定義的苦惱,亦非心盛。我認為最貼切的形容用語是華頓商學院心理學家亞當.葛蘭特(Adam Grant)在疫情期間刊登於《紐約時報》文章所使用的「心衰」一詞。根據他的描述,這類型的人總是感覺「無所謂、了無生趣、漫無目標」,因此在各種生活壓力之下更難保持開朗的個性。上述心盛者需要的支持力量,心衰者也都需要,而且需要得更多,可能還需要互助團體、心理健康檢查,甚至偶爾要尋求專業心理諮商,以檢視情緒行為,取得進一步的應對策略。

第三、四種類型的人,在臨床定義上已經需要定期接受心理衛生專業人員的協助。第三類心苦型的人,已經有一種以上的心理失調症狀,例如焦慮、憂鬱,或是有喝酒或嗑藥習慣。不過,在這些症狀的影響下,只要有基本程度的專業協助(例如每週一次治療、服用一到兩種一般型精神疾病藥物),大致上仍能規律度日並照顧自己。他們算不上快樂,但該振作的時候還是能起床、上班、洗澡、刷牙,以合理的規律程度從事日常活動,且不至於出現重大自戕行為(自殺或自我傷害)。

第四類嚴重心苦型的人,需要高強度專業協助才能維持行為能力與自身安全。他們通常需要每週多次的密集治療,在積極協助下服用進階型精神藥物,也可能需要居家照顧或入住精神醫療院所。當然,這些醫療處置的目的都是幫助他們進行修復,並回到健康狀態,讓他們可以轉換到心苦、心衰,甚至心盛類型,所幸這類成功案例並不少見。

如前所述,所有四種類型的人都需要指引、支持、協助,方能維繫情緒健康。即便是心盛者也需要支持,才能繼續維持在這個令人稱羨的類型。此外,多數人在一生當中也確實都浮沉於各個類型之間。我曾見證許多嚴重心苦的患者,從需要入住精神醫療院所的狀態,最終轉換到心盛類型。相反的,我也看過長達數十年維持心盛狀態的人,卻因災禍突襲而落入心苦,甚至是嚴重心苦的類別。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你無法兩度涉足同一條河,即便是同一條河,你亦非往昔的你。換句話說,世間唯一的常數正是「無常」。

本書內容適用於所有四種類型的人。心盛者也常有焦慮,若能學習如何駕馭焦慮,會更易於自我覺察、拓展情感連結,並發揮更多潛能。心衰者自然也能受益於本書,你若總覺得提不起勁、缺乏動力,並因此自責而更加無法振作,本書將告訴你:焦慮不僅正常,還是自我成長的內在力量。

對於心苦與嚴重心苦者,本書提供許多實用、有效的策略,讀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認識焦慮。唯一必須提醒讀者的是,本書不可能納含所有解方,心苦或嚴重心苦者必須同時尋求心理或藥物治療等專業協助,畢竟沒有任何一本書可以完全取代針對個人的專業心理治療。

總之,本書提供讀者化焦慮為成長力量的法則,任何人都能從中獲益,但某些人也將需要其他支持力量的輔助。

大衛.羅斯馬林 作者

哈佛醫學院副教授、麥克林醫院專案主任,以及哈佛大學焦慮中心創辦人,該中心每年為美國各地上千名患者提供服務。在靈性與心理健康領域享譽國際,《科學美國人》、《波士頓環球報》、《華爾街日報》與《紐約時報》都曾以專題文章報導其研究成果。

個人網站:dhrosmarin.com


謝凱蒂 譯者

美國蒙特瑞國際學院口譯暨筆譯研究所碩士,具多年口筆譯經驗,於天下文化出版之翻譯著作包含《琥珀中的女人》、《發掘你的太陽魔力》、《讓天賦自由》、《聰明女孩的不敗攝影術》、《看到什麼都會畫》等。


2025/01/20

BBP499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6264171069

368

506

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