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身為父母師長,我們總是盡力幫孩子或學生解決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
圖片來源:pixabay
身為父母師長,我們總是盡力幫孩子或學生解決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常常, 我們以為自己知道如何解決, 就告訴他們該怎麼做。但是,有時你提出的解決之道,只是加深孩子的焦慮,他們根本不肯聽,就像滑雪學校那個小男生一樣。
有時,如果你只是耐心地聽他們抱怨,等他們說出心中憂慮,再問你能夠幫什麼忙,就能夠打開對話的死結。我的孩子聽到我問,我能夠幫你什麼忙時,經常會停下來思考。他們在想:我是否真的能夠幫助他們? 怎麼幫忙?
最後,雖然他們幾乎總是說,我真的不必做什麼,但是聽到他們這麼說,表示他們自己已經找到解決的辦法了。簡單來說,他們需要的是稍微發洩一下、獲得同情,或是想出辦法。
可想而知,當然不只有孩子需要發洩一下。我表妹崔西是個既風趣又聰明的人,她告訴我,有天她上完一整天的班回到家,跟她男友提及當天受到的挫折,她男友還沒聽完,就急著提供點子,表示她應該怎麼做。
她覺得,他這樣只是在火上加油,她告訴我:「我不需要他來幫我解決問題,我只希望他好好聽我說就好了,了解我這天過得有多辛苦。」如果你問朋友、家人或同事,你能夠幫什麼忙時,代表你了解他們遇到困難,也讓他們知道,如果需要,你隨時可以伸出援手。
這麼問,展現了你的同情心與同理心,表示你能夠感同身受,而他們要的常常只是這樣。換句話說,有時只要你主動問一下要不要幫忙,其實就已經幫了大忙。
最後,如果你主動詢問自己能夠幫什麼忙,不但可以開啟雙方的對話,也能夠讓關係更加穩固。因為你願意提供協助,別人也很可能給你回報,藉由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可以知道別人的情況,進一步了解他們的生活,從而建立互惠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