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經理人吳家德分享,「一本好書值得推薦,我覺得有三個要件」。首先,是作者親身的經歷,讓讀者身歷其境,有「參與感」。再者,書中的故事與舉例,讓讀者回味再三,有「共鳴感」。最後,文章的內容與觀點,可讓讀者具體實踐,有「實用感」。
圖片來源:Pexels
——吳家德,NU PASTA總經理、職場作家
這是一本學習「問對問題」的好書,值得你翻閱。
一本好書值得推薦,我覺得有三個要件。首先,是作者親身的經歷,讓讀者身歷其境,有「參與感」。再者,書中的故事與舉例,讓讀者回味再三,有「共鳴感」。最後,文章的內容與觀點,可讓讀者具體實踐,有「實用感」。
「打破砂鍋問到底,還問砂鍋在哪裡。」這是我常常與同事開會朗朗上口的口頭禪。「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也可以當成這句話的註解。總之,以我在企業界經營管理的實務經驗,「追根究柢」的精神是企業成功之鑰,也是問對問題的關鍵。相同的,把問對問題用在人生大小事,也是受用。
「問題分析與解決」是一堂企業內訓非常受歡迎也永不退流行的好課。我聽了好幾次不同王牌講師詮釋這門課的精髓。這些老師對這堂課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他們不急著「解決」問題,而是先「定義」問題,把問題的本質清楚確認後,再尋求後續的解答。
我的職涯多數時間都在從事「業務」工作,哪怕已經升任總經理職務多年,我都覺得我還是業務。眾所周知,業務是一個要懂溝通協調,洞悉人性,掌控全局的角色。如果沒有夠好的應對技巧,與圓融的人情練達,很難成為頂尖業務。
而具備傑出的業務能力,我覺得「問對問題」是很重要的一環。當我看完《你的人生,真正重要的是什麼?》這本好書,書中作者提出的5個好問題,我馬上聯想到,這5個問題也非常適合應用在業務領域,當成業務人員精進銷售技巧的問句。
●「等等,你說什麼?」可以與客戶進一步確認需求,通盤考量,找出可行的方案。
●「我想知道⋯⋯?」探詢客戶內心最在乎也最重視的想法,避免會錯意,也為成交做好準備。
●「至少,我們是不是能夠⋯⋯?」若談判卡關,以退為進,試圖找出另一種給客戶的選擇方案。
●「我能夠幫什麼忙?」若能提供好的解決方案,代表成交。若是無法成交,買賣不成仁義在,依然可以與客戶保持良善關係,為下次成交建立根基。
●「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業務的目的當然是成交,但比成交更重要的是,與人為善,與人同贏。回問自己,當一位稱職業務,最重要的使命是什麼?也問客戶,這樁買賣,是不是最適切的選擇。
我很喜歡作者提出的加分題:「即便如此,今生今世,你是否已經了無遺?」這不單是一個哲學命題,也是每個人活在世上,應該要時常拿出來做的人生功課。
問對問題,不只是聰明,更是智慧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