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如果生產者要減低成本,追求利潤,消費者要用錢得當,滿足慾望;而站在總體經濟觀點,財經政策又要謀求經濟繁榮與物價穩定,那麼經濟知識的普及毋寧說是一個必要的條件。
圖片來源:unsplash
亞當.史密斯認為經濟學是「財富之學」,著重在研討一國財富的本質、原因及外在因素。另外一位英國經濟學大師馬歇爾(Alfred Marshall)認為經濟學是「日常生活中對人的研究」。
其他常見的定義則包括了:
—經濟學是研究如何改善社會。
—經濟學是對人類從事生活中日常事物、賺錢,與享受生活的研究。
—經濟學乃是對人類如何安排其消費與生產活動的研究。
—經濟學(或是政治經濟學)乃是對人與人之間交易活動的研究,這些活動可能涉及貨幣,也可能不涉及貨幣。
經濟學家筆下的「愛的故事」
當經濟學家用專門術語來討論「家庭之愛」的時候,幾乎沒有人能了解他們在談什麼。下面的故事取材自《美國新聞週刊》,簡化後是這樣的:
有些經濟學家認為,父母與子女間的愛會影響家庭一生的經濟狀況。因此,一位布朗大學的經濟學家葛羅斯曼(Herschel I.Grossman)教授,就以一個繁雜的數學方程式,來解釋整個的家庭經濟生活。
這道方程式是:Ut = V(C1t,C2t,C1t–1,C2t–1,C1t+1,C2t+1),內容可說是應有盡有,包括坐雲霄飛車和吃漢堡的花費、猛漲的學費支出、成年子女匯給退休父母的養老費、父母的遺囑等。
葛羅斯曼將他的論文定名為:〈家庭之愛與跨時最適性(intertemporal optimality)〉。這篇二十頁的文章是以專業經濟學家為對象的「工作報告」,而對一般外行人來說,就恰似一團充滿經濟術語和數學符號的迷霧。
葛羅斯曼的主要結論用經濟術語表示是:「利他的『效用函數』可以提高『跨時效率』⋯⋯但利他主義也會造成『外部性』,這表示滿足了效率的條件,但仍不能保證達到『跨時最適性』。」
撥開了術語的迷霧,他的結論可以用兩句話簡單明瞭地概括:「子女愛父母」、「父母也愛子女」。
生活在現代的社會中,無法不經常聽到與讀到許多與經濟有關的名詞,如國民生產毛額、外匯存底、台幣升值、預算赤字、社會福利、兩岸經貿與金融風暴等等。
因此每一個人雖不一定受過經濟學的訓練,但都時時刻刻在接觸經濟問題,呼吸著「經濟的空氣」。
經濟起飛只要幹勁,經濟成長卻需要智慧。智慧的一部分就包括了人民要有豐富的經濟常識,決策者要有充分的經濟知識。
經濟常識,是指一般人民對國計民生問題,具有概括性的了解。這主要靠大眾媒體來傳播。它可幫助人民去選擇職業、消費、投資及處理其他財務方面的問題,還可幫助人民來了解政府的經濟政策。
另外一方面,如果消費者缺乏經濟常識,就容易變成了任由企業擺布的購買者;社會上就會更容易出現商業道德的低落、誇大失實的廣告及品質低劣的商品。台灣市場上最需要廠商間強烈的競爭與消費者嚴格的要求。
如果生產者要減低成本,追求利潤,消費者要用錢得當,滿足慾望;而站在總體經濟觀點,財經政策又要謀求經濟繁榮與物價穩定,那麼經濟知識的普及毋寧說是一個必要的條件。
【書籍資訊】
《經濟學的世界(上)(下)套書》
出版日期:2017.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