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沒有什麼事情是永遠不變,但我由衷希望,每一個改變都能在最終帶給我們更多的喜悅。明天的你和我都會比今天更好。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離開了書房的書桌,喜歡在餐桌上寫作。或許是想製造在外面餐廳或咖啡廳裡寫作的氛圍,在人群中獨處。靜默,卻不寂寞。
我是一個很重視餐桌的人,它代表分享的時光。我特別選了這一張,因為它夠長,找一群朋友來家裡吃飯能坐得舒適寬敞。它是四長片厚木板拼起來的。爸媽第一次來家裡時,爸爸坐在長桌的一頭,雙手在木桌上滑過,說了一句,「這桌子表面不平。」
用了好幾個月的餐桌,我到那一刻才發現原來它不是平的。或許沒發現,是因為那個缺陷,就是我愛上它的地方。
今天在這餐桌上,不知不覺坐了好久。寫了寫新的東西,改了改舊的文章。忽然抬頭看了下角落的鐘,一個下午的時間不知不覺悄悄逝去。其實,我並不是一直都能這樣的。從前,我是一個怎麼樣都靜不下來的人,沒事也非要找事做。在坐下專心看一本書和出門溜達閒晃中,我永遠選擇後者。我勤著動,卻受不了靜。每天都要把自己搞得很累,才覺得人生有意義。但是最近,我很享受靜。它讓我沉澱,讓我踏實,把散著的思緒從紛擾的外界凝聚回內心。或許是我開始更願意認真誠實面對自己,放下了用外界的東西來轉移我的注意力。或許是階段,或許是成長,也或許是一種回歸。
我一直想成為一種人,堅強、陽光、自信、永遠不需要人照顧擔心、永遠可以給人依靠。我是這種人,但我也同時脆弱、黑暗、自卑、渴望被呵護、期望能依賴。我逃向前者,逃避後者。逃久了,那堅強成了一種假象。真正的堅強在於你有多能接受你的脆弱。或許破碎之後,我被迫和脆弱相處,在拼湊之中,學習接受這一部分的我,接受這一部分之前不願接受的自己,而慢慢,就不再害怕靜。
站起身,走向廚房,經過去年在小店裡買的老鏡子。我每天經過它至少數十次,但現在才想起,我好像從沒從它裡面好好看過自己。橢圓框上,古銅的漆有些剝落。我扯了衣袖的一角拭去鏡面上的灰塵,有歷史的鏡子,看到的是否更多?我撥了撥頭髮,看著這有好多面的我。忽然看見,我和所有人一樣,不完美,但我的缺陷卻讓我完整,也許這就是最值得被愛的地方。愛,或許就愛在不完美。
有時搭上錯的列車,反而會帶你到對的地方。沒有什麼事情是永遠不變,但我由衷希望,每一個改變都能在最終帶給我們更多的喜悅。明天的你和我都會比今天更好。
摘自《原來是天使》
數位編輯整理:曾琳之
Photo: Andrés Nieto Porras,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