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多數人還是會建議所謂的Passive Investing,也就是被動投資,因為主動投資天天要看盤,會需要花很多時間,而且經常進出場的成本也很可觀。
圖片來源:pixabay
決定退休時,要先建立多方的收入來源。舉例來說,國民年金是一種,公司退休金又是一種。而股票的股利、債券的利息,也算是一種。
如果要繼續增加,還可以考慮其他各種的投資,像當房東就有房租,或是向保險公司買年金,這些都是分散風險,增加不同收入來源的方法,不會被一個事件,像公司倒閉或金融風暴,大幅影響你的退休收入。
我對多數人還是會建議所謂的Passive Investing,也就是被動投資,因為主動投資天天要看盤,會需要花很多時間,而且經常進出場的成本也很可觀。
那什麼是被動投資呢?其實巴菲特也講過,他過世後會幫老婆家人做一樣的財務安排,也就是買ETF或是指數基金(Index Fund)。
前面講過,即使全職的基金經理人,也很難長期跑贏大盤,巴菲特最清楚,所以才幫家人選擇被動投資。我也是一樣,比較喜歡把退休的時間花在其他地方,像家庭小孩、旅行美食,覺得這會比天天在電腦前面看盤、盯股票好,何況我不一定會跑贏大盤。
在美股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買DIA(Dow Jones Index)、QQQ(Nasdaq Index) 或是SPY(S&P 500 Index), 因為美股長期平均有每年7% 到10% 的回報,買這些指數基金,管理費又低,又不用煩心。
在美國有一個基金Vanguard, 他的創始人柏格(Jack Bogle),提倡這個低管理費的被動型基金多年,只要跟著大盤跑,最後也證明他是對的,投資報酬率真的不錯,後來才有像巴克萊銀行的iShare 跟進。
如果你對某一個行業特別有興趣,也可以買這個行業的指數基金,像黃金、生技、台股、外幣,甚至放空等等,現在五花八門,什麼都有(也可以挑國家或不同地區,像北美、南美、西歐、亞洲的ETF 基金),這樣可以分散風險,不用把全部資金壓在一種股票上。
而且重點是買大盤,被動投資,這樣管理費低,你的投資報酬率才會高。
如同選股,如果你有時間、也願意做功課,也可以挑一些Active Managed Funds,也就是押哪個基金經理人夠厲害,可以跑贏大盤。
厲害的基金不多,可能只有全部基金的10%到20%,但還是找得到。例如,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股票基本上就是一個基金,因為他現在持有47支股票。另外,富達國際最有名的麥哲倫基金(以前由彼得.林區操盤),這些基金就非常不錯。
你可以參考晨星公司(Morningstar),這家公司是我芝加哥大學MBA學長開的,不是評比股票,而是評比基金。
你也可以考慮投資組合型基金(Fund of Funds),這種基金不是挑個股,而是挑基金,可以更分散風險,但是重點還是要做功課,找到可以長期跑贏大盤的基金,要不然還是買ETF比較省事。
另外,就是之前介紹過的「目標日期基金」,這種基金基本上是幾個ETF混在一起,但是會照你的未來計劃退休日自動調整股票和債券的比例,讓你年輕時持有股票多,年紀大時持有債券多,以此控制風險。
【書籍資訊】
《財務自由的人生》
出版日期:201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