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所謂心理影響生理,過去研究人員以為思覺失調、躁鬱、憂鬱症等疾病應完全歸咎於心理因素,可是後來發現包括上述幾類的所有心理疾病,都有很深遠的生理因素淵源。在關注自身病痛的同時,也要檢視自己的《心靈地圖》是否也為某事而苦。
圖片來源:Unsplash
所有疾病都受到心理、社會、生理等多重影響。當然也有例外,例如先天性疾病、腦性麻痺等。但即使是這些疾病,求生意志還是能大幅延長壽命,並改善生活的品質。
不幸的是,反之亦然。我駐紮在沖繩美軍部隊時,奉命治療一名懷孕期間劇烈嘔吐的19歲少婦。我得知她成長於美國東岸,對母親有著病態的依戀。17歲時,她曾被送到西岸跟舅舅同住,就出現嘔吐症狀。嚴重的嘔吐導致她必須回到東岸,之後就過得非常愉快而健康,直到她懷了一名士兵的孩子,兩人成婚後她就跟丈夫到沖繩定居。她一下機就開始嘔吐,沒幾天就進了醫院。
如果病人病情沉重,我有權基於醫療原因把他們遣送回國。我知道只要我送這個病人回家,她就會立刻停止嘔吐;我也知道,這麼做可能會使病人每次跟母親分離就出現的嘔吐症狀,更加根深柢固。
於是,我決定不送她回國,我告訴她:「你必須長大,學會脫離母親生活。」她病情一度稍見好轉,但不久又開始嘔吐,我再次告訴她,我不會送她回美國。她再次好轉,可以返家休息。但兩天後,她突然在寓所倒地死了。
她才19歲,懷孕4個月,屍體經解剖,找不出死因。不消說,我對自己的決定深感後悔。可是我相信,不論基於什麼原因,她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決心只做個小孩。我不肯讓她做小孩,所以為了不挑起責任,她死了。
過去研究人員以為思覺失調、躁鬱、憂鬱症等疾病應完全歸咎於心理因素,因此為它們描繪了一幅完整的心理學地圖。可是後來發現包括上述幾類的所有心理疾病,都有很深遠的生理因素淵源。結果導致某些心理醫師太過迷信生物化學,而把仍然管用的老式心理學智慧全然拋開。其實,思覺失調不僅是生理失調而已,心理、心靈、社會、生理都牽涉在內;癌症等疾病也適用同樣的道理,它們都兼具多種生理與心身的因素。
人類所受的苦痛心身相連,數百年來在語言中已經表達得很貼切。有種心理醫師稱作「器官語言」(organ language)的表達方式,反映出一種與心身觀念契合的智慧。諸如「這人讓我『頭』痛」、「柔『腸』寸斷」或「我的『心』碎了」。很多半夜送進急診室的病人,都是因為碰到令他們傷心難過的事,感到胸口疼痛,而不一定是心臟病發作。
脊椎問題與勇氣有關,這也會反映在語言中。我們會說:「沒骨氣」、「軟骨頭」、「背脊裡冒起一股涼意」。我大半生都有背痛的毛病,尤其是一種叫做椎關節黏連(spondylosis)的症狀,在脖子部位的骨頭老化得特別嚴重。我第一次診斷出有這方面的問題時,曾詢問神經外科和整型外科的醫師:「什麼原因造成我的脖子老化得這麼嚴重?」他們說:「可能你小時候摔壞過脖子。」
我從來沒有摔壞脖子。可是我告訴他們以後,他們只能說:「那我們就真不知道你的椎關節黏連是怎麼來的了。」我聽了很高興,因為幾乎沒有一位醫師願意承認:「我不知道。」
事實上,我自己倒相當清楚我的椎關節黏連是如何引起的。大約13年前,我覺得脖子痛得要命,一條手臂癱瘓,後來還做了一連串神經外科的大手術。當時我告訴自己:「要是你不每隔幾年就動一次這種非常昂貴、又有生命危險的手術,到頭來,恐怕得把脖子切掉才治得好。你得想想看,自己在造成這種病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有沒有可能是自己在助長病情?」
我願意提出這個問題以後,就立刻想到自己確實有這種行為。我覺悟到自己在執業時一直戰戰兢兢,唯恐樹立不必要的敵人。我曾遇到過敵意的對待,雖然從來沒有我預期的嚴重,但我的憂慮顯然不是毫無來由。我一輩子都像有強敵當前、採取守勢的足球員一樣,縮著脖子和腦袋。讓自己的脖子和腦袋保持那種姿勢30年,當然助長椎關節黏連的產生了。
當然,任何事都不是那麼簡單的,大多數疾病都有好幾種起因。我父親、母親、兄弟雖然從不凡事強出頭,卻同樣都深受椎關節黏連之苦,只是沒我那麼嚴重罷了。可見我的病情也有生物學──基因或遺傳的成分。我說過所有疾病的起源不僅有心身因素,還涉及到心理、心靈、社會、生理種種影響。
這不是我的創見,很多人已注意到疾病的心身因素,以致現代人一生病就有罪惡感。生個小感冒就產生罪惡感,當然沒有必要。可是如果你罹患嚴重的慢性病,倒不妨檢討一下,自問是否做過促使自己生病的事。
Further Along the Road Less Traveled: The Unending Journey Towards Spiritual 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