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自駕的趨勢帶動了共享服務的新興商業模式,不僅提升車輛的使用率,也讓都會交通更有效率,共享的思維,同時促進社會移動交通方式的轉型。聯電榮譽副董宣明智提出見解,預期在2030年之前,整個交通產業將出現重大的變革。
現在發揮一下想像,在自動駕駛和車聯網技術成熟之後的未來世界,當你一早搭上自駕車到辦公地點上班後,自駕車自動開回家中充電或停放;到了下班時間,自駕車早已依設定的時間開至辦公地點或指定地,接你下班回家;你不必再為了找不到停車位而傷腦筋,一來節省了時間,二來在寸土寸金的都會區,節省了停車空間和停車費。
圖片來源:istock
如果只是上下班通勤往返使用一、兩個小時,其他閒置時間,自駕車還可以變成Uber幫你賺錢;或者在上下班途中,也可以開放載人共乘,增加收入。
甚至,當自駕車更普及便利後,共享服務費用也會愈來愈便宜,你可能不需要擁有一台自己的車,又節省了龐大的購車費用。
目前業界開發自駕車有兩大方向,一是占市場比重最大的乘用車,另一則是以車隊服務的概念著手。
自駕的趨勢帶動了共享服務的新興商業模式,不僅提升車輛的使用率,也讓都會交通更有效率,共享的思維,同時促進社會移動交通方式的轉型。過去自有或長期租用個人化的用車型態也會隨之改變,個人或家庭、企業擁有車輛的比重也會逐年下降,被短租或共享服務的交通工具取而代之。預期在2030年之前,自駕技術愈成熟時,將會是大幅轉型的關鍵時間點,也將使得整個交通產業出現重大的變革。
未來,移動即是服務。
以後的交通方式會朝交通行動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 MaaS)的模式轉型,以整合共享、即時叫車、無人計程車,或是物流配送等商業用途交通行動和服務的車隊為主,透過共享或共乘的服務模式移動,也被稱為「交通即服務」(Transportation as a Service, TaaS)。
而自駕車另一個重要的開發用途,大多朝轉乘載客、公共客運接駁巴士、配送中心物流、貨物運輸服務,或結合共享的中小型車輛低運量營運服務、貨運物流運輸服務的車輛,例如,無人計程車(robotaxi)、自駕物流車、送貨車、自駕客運巴士(大巴、中巴)等車款大步邁進。像百度、Uber、Waymo、Cruise等都是早已布局交通服務行業的先行者。
➢【書籍資訊】《電動車產業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