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作家高愛倫閱讀《致富心態》後盛讚:「這幾乎是我最完整看完的第一本財經與財富書!」尤其是以世界金融理財名人的故事做對照,格外引人入勝。想致富?不能錯過經典好書!
圖片來源:50+提供/日常散步‧李盈靜攝
摩根.豪瑟在「致富心態」前言所闡明的兩大觀點,立刻開啟了我的興趣, 他説:
1 .你若想研究人們為何債台高築,其實無需研究利率,只要研究貪婪、不安與樂觀主義的歷史。
2.財務結果取決於運氣,不受才智與個人努力影響;財務成功不是硬科學,而是軟實力,你的言行舉止比專業學識、金錢的技術層面更重要。
這樣的論點,對欠缺理財能力的人,無疑是一個有效的鼓勵,也就是説,任何人都有機會透過行為態度與人性理解,成功開創或累積自己的財富。
由鄉下警衛出身的羅納瑞德,因為省吃儉用將存款滾到800萬美元,並成為一個慈善家,因而登上頭條新聞。
哈佛大學畢業的富斯康是美林證券高階經理人,住在具有11套衛浴設備、兩座電梯、兩座泳池、七間車庫的500坪豪宅,結果在金融危機爆發時,他面臨豪宅被拍賣的結局。
這兩個教育程度與經歷天差地別的人之所以拉近財富,是因為羅納「有耐心」,富斯康「太貪心」。
為了讓普羅大眾聽懂簡單致富道理,作者豪瑟不斷運用各種背景人物的際遇對照,來說清楚:情緒失控的天才可能會鬧出一場金融災難;一般人儘管未受過金融教育,只要習得與正式智力測驗無關的行為技能,照樣可以富甲一方。
現在看仔細再一次的背景對照故事:
巴菲特的致富之道不單單是因為他是頂尖投資人,「更因為」他從小就已經是投資好手。如果他像一般青少年把青春花在探索世界、發掘個人熱情上,他就沒有時間在青春期打下財務基礎,他的「技能」是「投資」,他的「秘訣」是「時間」;這就是複利發揮威力的結果。
避險基金文藝復興科技創辦人吉姆西蒙斯,每年以66%的複利增加財富,巴菲特以22%的複利增加財富,但吉姆的淨資產比巴菲特少75%,為什麼財富差距這麼大?
因為西蒙斯直到50歲才確定自己的投資步調,他可以發揮複利的時間比巴菲特少一半。
第三個故事的對照組是這樣的:
1929年股市大崩盤,放空股票的傑西李佛摩因而成為全世界最有錢的富豪,但身價千萬美元的亞伯拉罕喬曼斯基房地產商,卻因重金投資股市而走向末日;四年後,李佛摩賭注愈下愈大,終於輸掉一切,親手結束自己的生命。
喬曼斯基與李佛摩有同一種人格特質:他們都非常「擅於致富」,卻同樣「不擅守財」。
在三個故事對照下,關鍵思想成型了:
1.致富是一回事。
2.守財是另一回事。
3.總結成功的理財法只有三個字:活下去。
求生心態對理財如此重要的兩個原因:
1.沒有什麼收益大到值得讓你放棄生命。
2.複利是違反直覺的數學,想保有非凡的成長,就得熬過所有不可預測的波瀾起伏。
全書300餘頁,分20個主題討論致富心態,世界金融理財名人的傳奇不斷在書中出現,經過一再對照,格外引人入勝,可以訓練讀者思考領悟對財富的鑑定能力。
這幾乎是我最完整看完的第一本財經與財富書,我分享的最大善意焦點是:若要實踐財富管理,必需從你年輕的時候就開始。
喬治索羅斯説:看對看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對時賺了多少錢,看錯時又賠了多少錢。
➢【書籍資訊】《致富心態(暢銷增訂版)》
➢【延伸閱讀】理財與智商完全無關!你對待錢的方式,才是致富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