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資深名師顏安秀分享《讀懂孩子內心話》閱讀心得:筆觸溫暖,舉例豐富,親子對話也很生動,能吸引水果姊這位小讀者三刷,易讀好懂,自然不在話下。炎炎夏日,如果需要一劑涼帖平復一下被孩子惹怒的心情,或想搞懂孩子到底在想什麼,那這本郭葉珍教授的新書,對爸媽來說,會是很好的安慰,與參考。
圖片來源:Freepik
※本文獲顏安秀‧素養旅行授權轉載
暑假一轉眼都快一半了,這二十多天來,被孩子惹怒了嗎?家裡有過一觸即發的緊張感了嗎?
有時候我們跟孩子的「衝突」,可能小到過兩天也想不太起來,但當下就是氣的要死,爸媽繃著臉,孩子掉了眼淚,然後不歡而散,對吧?
沒錯,我家不久前才剛有過這場景。
就只是為了一個,她要不要把頭髮夾起來這麼小的事。
我始終提倡讓孩子「自己學著做決定」,但我卻在這麼小的事上,沒有理解她「覺得夾起來不好看同學會笑」的心情,沒有等待她「等長一點就會綁起來」的準備,也沒有足夠的耐心找到「說話的好時間」來談這件事...。
所以,星星之火,當然可以燎原這場親子戰爭。
拿到郭葉珍教授這本《讀懂孩子內心話》,已經是在水果姊「三刷」之後了。
她強力跟暑假才有空的我推薦:「這本書好好看」、「這種本好懂我們小孩」、「如果媽媽有像這本書這麼溫柔就好了」....
怎麼還沒開始拜讀這本好書,就感覺臉有點腫腫呢?
但翻開目錄,卻令人感到驚喜,因為好多地方的價值觀,我跟郭葉教授接近:
➔培養獨立的孩子/教孩子開口請求幫忙
我想到了上回搭飛機,我讓可樂果妹開口請求幫忙解決她的小困擾。
➔無條件擁抱孩子/在生活中撒糖、真心感謝孩子
我想起了孩子那個馬克杯的故事,我想起了我總是跟她們說「我很需要妳」....
➔陪伴孩子找到學習動機/因為想要更好而努力
我想到了我期待孩子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她想要」,而不是為了滿足「父母想要」。
關於解決問題、關於親子間的愛與交流,我跟郭葉教授觀點一致;
但我面對青春期少女水果姊,卻需要跟郭葉珍教授的「好好聽孩子說話」來學習。
這個章節裡不管是:
➔好好的聽、好好的說
➔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還是
➔練習傾聽、嘗試與等待
➔聽到孩子的訴求
每一篇都充滿智慧與寬容,以及提醒我們要給孩子「聽他說話」的耐心,這讓父母有許多省思。
這本《讀懂孩子內心話》,筆觸溫暖,舉例豐富,親子對話也很生動,能吸引水果姊這位小讀者三刷,易讀好懂,自然不在話下。
所有的親子互動,起點和終點應該都是這本書的第一章「讓孩子願意和你說話」。
當孩子,不管多大了都還願意在父母這邊,滔滔不絕暢所欲言,那一定是孩子備感安全與處於「被懂」的狀態,自然也會是,親子間最好的樣態。
炎炎夏日,如果需要一劑涼帖平復一下被孩子惹怒的心情,或想搞懂孩子到底在想什麼,那這本郭葉珍教授的新書,對爸媽來說,會是很好的安慰,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