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讀懂孩子內心話》作者郭葉珍:想要「句點」對方說話的意願,只要跟對方談他沒興趣的話題就可以了;反之,想成功引發對方說話的意願,只要和對方談他有興趣的話題就可以了。

圖片來源:pexels
親子要能聊得起來,就跟朋友聊天一樣,要聊他有興趣的。而且要敞開心情,不帶批判。
很多家長對於無法了解孩子的生活、聽到孩子內心的聲音與感受覺得很苦惱,普遍都有「孩子為什麼都不跟我談心」、「問他在學校學了什麼,總是說不知道」的困擾。
有次演講碰巧遇到幾位家長帶幼兒來,我便邀請一位幼兒和我對話。
我問:「你在學校都學什麼?」
幼兒聳聳肩,不回答。
我問現場的家長:「為什麼問孩子『你在學校都學什麼?』他不回答?」
家長紛紛回應:「因為沒興趣」、「和我無關」......
接著,我開始示範要如何開啟聊天模式,以了解幼兒的生活、內心的聲音以及感受。
我問:「你在學校最好的朋友是誰?」
幼兒說:「陳明妮。」
我問:「你們最喜歡一起去哪個學習區?是語文角還是扮演區?」
幼兒說:「語文角。」
我問:「好不好玩啊?」
幼兒說:「好玩!」
我問:「哪本書最好玩?」
幼兒說:「《爸爸走丟了》。」
我問:「你可以跟我說那本書在講什麼嗎?我也好想知道。」
示範完畢後,我對家長說,想要「句點」對方說話的意願,只要跟對方談他沒興趣的話題就可以了。
以我和幼兒的對話為例,他沒有興趣談學了什麼,所以我問他這個問題後,我們之間的談話就立刻畫下句點。
反之,想成功引發對方說話的意願,只要和對方談他有興趣的話題就可以了。以我和幼兒的對話為例,當我問「你在學校最好的朋友是誰?」他就很有興趣回答。
然後我接著問的,是讓孩子不費腦的問題。
1 事實是什麼?(Objective)
我問幼兒:「你在學校最好的朋友是誰?」「你們最喜歡一起去哪個學習區?是語文角還是扮演區?」
這些都是事實性問題,我在問句裡使用了「行話」,例如學習區、語文角、扮演區,讓幼兒覺得我是自己人,聽得懂他說話,溝通不會有障礙,因而有意願繼續說,不會懶得說。
2 情緒反應是什麼?(Reflective)
當我問幼兒:「好不好玩啊?」就可以知道他對一件事情的感受了。
3 詮釋這個現象(Interpretive)
當我對幼兒說:「你可以跟我說那本書在講什麼嗎?我也好想知道。」除了能讓他練習表達,感受到被聆聽的尊重,我也可以知道他如何看待這本書想傳達的意思。
4 決定(Decisional)
由於演講當下無法花太多時間在這個議題上,如果時間足夠,我接下來會問問幼兒:「我好想知道如果你去逛夜市,爸爸忽然走丟了,你看不到他,那怎麼辦呀?」這樣我們就知道未來幼兒碰到這個狀況時,他會做什麼決定。
對於伴侶、家人、大小孩、小小孩,只要把握以下三個原則,基本上彼此的交流會相對順暢,碰到事情也比較容易「有關係就沒關係了」:
1 引起對方興趣
2 運用對方熟悉的用語
3 以不費腦的問句探問
平常有互動,有了解,就建立了關係。
當彼此有歧異,基於有了解,也就比較沒關係了。
➢【書籍資訊】《讀懂孩子內心話:教授媽媽郭葉珍,陪你輕鬆帶孩子》
➢【延伸閱讀】當年對兒子說「如果更努力不就上建中了嗎?」 教授媽媽郭葉珍反思:讀懂孩子內心話,才能無話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