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茶道總給人拘謹的感覺,茶會的座位順序、茶點的吃法、飲用茶的禮儀都有講究。賓客對亭主準備的茶具、裝飾品也得有鑑賞力。在狹小的茶室裡,亭主與賓客必須放下世俗的階級,打開心胸對待彼此。其實,繁複的禮節只是因為亭主珍惜相聚的時光,以一期一會的精神,竭誠款待賓客。
為何日本的飲茶文化能冠上道字,成為日本傳統文化的精神呢?從「技」到「道」的轉變過程,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新的精神內涵,成為世界文明的組成部分,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
復旦大學徐靜波教授認為:「日本在中國文化的培育與催化之下,逐漸形成非常成熟的、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日本文化。如今日本文化在很多方面確實已經具有不同於中國文化的獨特因素,包括它的精神內核、價值判斷和審美理念。過多注目於中國文化的影響,而忽略日本文化本身的特點,也是有失公允。」
日本從點茶的技藝到茶道的轉折點,是室町時代的村田珠光提倡的「侘茶」。他曾經向一休禪師參禪,得到「佛法亦在茶湯之間」的感悟。
長久以來,茶是名流貴族的娛樂,茶器亦崇尚中國傳來的名貴器物。村田珠光提倡消弭和漢之分,不再獨尊唐物,也使用日本製作的茶器,將茶湯的文化傳入商賈階層。大阪堺市的商人武野紹鷗繼承村田珠光的侘茶文化,納入禪宗「本來無一物」的精神,最終由武野紹鷗的弟子千利休集大成。
千利休是十六世紀的商人子弟。他生長於現今大阪的堺市,當時是擁有武裝力量的自由貿易城市。重視貿易的織田信長帶兵進入京都,擁護積弱不振的幕府將軍重建威信,同時跟堺市的商人保持良好關係。千利休成為織田信長的茶道指南役,指點織田信長茶道的技藝與精神。織田信長在本能寺之變殞命之後,其部下豐臣秀吉成為主掌日本的權力者,秀吉非常器重千利休,將茶道的文化做為政治密談的空間來使用。
千利休有豐臣秀吉做為後援,不僅奠定了茶道的文化,茶會的禮儀與茶室的規格擺設、茶器的審美觀。日本的茶室以四張半榻榻米為主流。入口僅有六十公分見方,稱為「躙口」,入室者必須彎腰屈膝進入,無論身分高低都不能佩帶刀劍入室,必須將佩刀掛在茶室外的刀掛,低下頭以人的身分進入茶道的世界。進入茶室之後,人人的地位平等,由主導茶會的亭主款待眾人。
有個小故事,表達了千利休的待客之道。某天秀吉聽說千利休的茶室外面牽牛花盛開,乘興而來的秀吉到了茶室外,卻沒有看到任何一朵牽牛花。既然來了不如就進入茶室喝一杯茶,秀吉彎下腰進入茶室後,赫然看到牆上裝飾著一朵盛開的牽牛花。多麼典雅又有禪味的故事啊。
茶道總給人拘謹的感覺,茶會的座位順序、茶點的吃法、飲用茶的禮儀都有講究。賓客對亭主準備的茶具、裝飾品也得有鑑賞力。在狹小的茶室裡,亭主與賓客必須放下世俗的階級,打開心胸對待彼此。一杯茶的時空之中,納入書法、繪畫、和歌、俳句、香道、骨董的美感,讓茶從「技藝」累積成為集大成的「道」。
其實,繁複的禮節,只是亭主為了不負一期一會的心意,為了給賓客最好的款待。千利休晚年的境界,呈現在草庵茶道,也就是擺脫規矩、忘掉技法、心中歸於無的境界。並且重視不造作的姿態。
千利休曾經教誨弟子茶道的七種基本態度,稱為「利休七則」:茶必須合口,添炭方式必須易於煮水,花朵必須帶有野趣,茶室必須冬暖夏涼,必須比約定時間更早備妥,不下雨也必須備傘,必須體貼同席者。
千利休的弟子聽了師父的教誨,認為這七件事平凡無奇。沒想到千利休竟然回答:「如果你能做好這些事情,那就讓我拜你為師吧。」
為了以一期一會之心款待賓客,除了賓客眼前能看到的細節,連賓客看不到的地方也要用心準備。台灣地區日本茶大使王文萱曾解說:點茶前,要在賓客面前將抹茶粉從名為「棗」的容器中取出。為了在看不到的細節也能下功夫,必須將抹茶粉先用篩子篩過,一勺一勺仔細地將抹茶粉裝進棗內,堆成像是抹茶山一樣的小丘形狀。如果沒有這些細心的步驟,客人看到棗裡面的茶粉凝結成塊,怎麼能夠舒服地飲用茶湯?燒炭煮水的爐也要依照季節更換,天寒地凍的十一月到隔年四月,使用砌在榻榻米底下的「爐」來燒炭,上面擺設鐵釜燒水。讓燒炭的熱氣溫暖室內的賓客。到了五月則改用架高的「風爐」燒炭煮水,讓熱空氣不要堆積在榻榻米之上。
因為珍惜相聚的時光,以一期一會的精神竭誠款待賓客。京都能夠成為旅人體驗日本文化的首選,千利休確實功不可沒。
➢【書籍資訊】《三都傳奇:東京、名古屋、京都的文化散步》
➢【延伸閱讀】全日本公認的「天龍人」!京都人弦外之音很重要,客套話別當真|《三都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