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踏入政界,趙小蘭她不在意針對她個人的蜚語流言,可是不能忍受家人受此侮辱。「我的家人都是愛國的美國人,過著目標明確的生活,為國家貢獻良多
白宮由主樓與東、西兩翼組成,主樓是第一家庭官邸,西廂(West Wing)內有總統使用的橢圓形辦公室、內閣會議室(Cabinet Room)和羅斯福室(Roosevelt Room)。內閣會議室是總統與閣員開會的地方,並不對媒體開放,至多只允許媒體入內五分鐘拍攝新聞照。總統通常會在內閣會議結束後簡短發言,接受媒體記者發問。按照傳統,內閣會議結束後,發言人會到白宮新聞發布室舉行記者會,簡報會議重點與其他事項。然而,川普的助手們給他提供了事先準備好的聲明,以便他在內閣會議開始時宣讀。他們這樣做或許是為了讓川普能專注於當天的訊息。剛開始,媒體被允許進入內閣會議室五分鐘,以便報導川普總統的講話,後來延長到十分鐘,不久後就演變成在開會時能夠全程待在會議室內。
總統在內閣會議中,會打斷他不感興趣的議題或是他認為無趣的發言者,直接點名下一位閣員接著發言。這些狀況都直接曝光在媒體眼前,也因此報章雜誌取得現場直擊的素材可大作文章,可惜多數是負面報導,批評川普的言論。但這也讓閣員們飽受池魚之殃,承擔不必要的壓力與指謫。
媒體甚至指稱川普總統愛作秀,把內閣會議當作個人的伸展台。
川普政府上任第一年入春,成立了跨部門政府工作小組,準備起草一份基礎建設議案提交國會。這份建設議案規模龐大,除了更新基礎交通設施,還涵蓋了能源、水資源、勞工與勞動人口的培訓;工作小組由政府12個機構組成,定期開會商討十年大計的內容。
見到政府有如此改造國家的壯志雄心,大家倍感振奮,媒體也寄予厚望。
圖片來源:pixabay
時序入夏,川普急不可耐要在8月15日舉行記者會宣傳十年大計,當時正在新澤西州貝德明斯特(Bedminster)的自家俱樂部工作的川普,在最後一刻召集趙小蘭和運輸部副部長到紐約的川普大樓候傳。當天趙小蘭原本打算搭火車赴會,就在上路前,白宮通知她和副部長到安德魯空軍基地,白宮派了軍機供他們搭乘。
趙小蘭和閣員們對這樣的記者會期待已久。
這次記者會的主要目的,正是要展示總統的行政命令目前的節奏和進展,加速國會批准基礎建設法案。總統提交的法案想通過批准,並非易事。白宮必須取得議員和外界支持團體的支持與合作,還需要執政者的專心致志以及堅持不懈,並努力游說法案內容。基礎建設法案涉及層面極廣,白宮終於出面開記者會,大家都認為是個大好消息。
就在記者會召開前幾天,維吉尼亞州的夏洛茨維爾(Charlottesville)有一場抗議活動,活動中不幸有一位反抗議女士遭抗議人士開車撞死,另有數人受傷。原本民眾認為川普支持抗議方,後來因為出現傷亡意外,川普在助理們的勸說下態度總算轉為溫和。大家以為爭議應該就此告一段落。
記者會開始,川普總統在宣讀基礎建設的構想後,應該要把接下來的時間交給身旁的閣員—站在川普身旁的幕僚依序是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科恩(Gary Cohen)、財政部長米努勤(Steven Mnuchin)、運輸部長趙小蘭,以及美國管理與預算辦公室主任馬瓦尼(Mick Mulvaney)。誰知川普講完話,人群中一位女記者立刻對他高聲提問起夏洛茨維爾事件。本應轉身離開講台的川普,馬上開始同在場媒體脣槍舌劍起來。
媒體更感興趣的議題似乎是夏洛茨維爾的抗議活動,不過川普未將主題拉回建設議案;雪上加霜的是,這次他的回答,與之前的溫和聲明自相矛盾,現場頓時你來我往,場面騷動不斷。
川普的失言風波拖累了在場的幾位閣員,自然也包括趙小蘭。他們誰也未曾預料到總統會即興發言、與媒體脣槍舌戰,大家毫無防備更無說話的餘地,卻要負起連帶責任。而且儘管尷尬萬分,他們也不能轉身離開這場風暴。趙小蘭瞥見剛上任兩週的白宮幕僚長凱利(John Kelly)在場邊低頭踱步,搖頭嘆息,雙手抱胸若有所思,憂心忡忡。他知道這場記者會已成為一場災難。
本來是萬眾矚目的好消息,竟然荒腔走板得讓人錯愕又惋惜。
事後,風暴愈演愈烈。財政部長米努勤的耶魯大學同期校友,有258人聯名請願,要求米努勤辭職,理由是「我們不能與邪惡為伍」。科恩遭到猶太鄉親撻伐,也被要求辭職。趙小蘭當然亦成為眾矢之的,還好許多亞裔團體挺身而出聲援她,給予她莫大的信任與支持。
卸任勞工部後的八年間,美國政治氛圍發生了劇烈變化。社交媒體的崛起使得大眾傳播言論愈趨極端,意識形態對立、族群分裂日漸嚴重。民主黨下野後,更加憎恨川普,無時不刻都毫不留情地攻擊他,連帶也攻擊他的內閣成員。
民主黨人士利用政府工具作為打擊執政黨的手段:美國政府有一「資訊自由」(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FOIA),供民眾申請閱覽政府資訊。在野人士提出申請,要求閱覽部長級官員與其助理的行程表和郵件,這些外部的民主黨團體從數以百萬計封郵件中捏造出各種版本的不實報導,四處投放,與大眾媒體一拍即合。
趙小蘭的人馬有時起而反擊,為運輸部辯護,不過公務繁忙,總是慢半拍,很難及時防堵汙衊不實的報導。這簡直是一場一面倒的戰役,媒體總是占上風,手握層出不窮的虛構故事,輪番上陣刺激點閱率,打得白宮幕僚個個招架不住。
到了2019年,情況雪上加霜。
民主黨取得了眾議院控制權,外部團體更加有恃無恐。他們將捏造的故事兜售給掌權的民主黨國會議員,要求議員針對內容進行調查。這為處心積慮攻擊川普政府的眾議院民主黨領導人提供了管道:議員們寫信給各部會裡的監察長,要求進行內部偵查;事務官承受不起國會的施壓,只好依法照辦。
內部偵查一旦展開,很難喊停。川普的內閣閣員深受其擾苦不堪言。川普與媒體的關係本就惡劣,媒體也非常仇視他,只要能傷害川普,幾乎照單全收。事實上,所有的攻擊目標都是川普,閣員因為被視為川普的幫凶而受到波及,無人倖免。
各大媒體如CNN、MSNB、《富比士》都加入混戰,其中尤以《紐約時報》長篇大論抨擊趙小蘭最為荒謬,明指暗諷趙家的船公司與中國共產黨有不當利益往來,企圖抹黑趙小蘭一直以來的廉潔形象。
儘管只需查核趙家船公司的業務,很容易就能釐清趙家船公司,總部設立於紐約,是一家正宗美國公司,因為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租船運輸」(chartering),租家皆是世界知名大型大宗商品公司,船的航行路線、目的地和具體日程皆由租家公司決定,這些大宗商品公司租了船運送他們的散裝貨物至澳洲、巴西等各大開發中國家。
這些攻訐出於仇外心理,充滿種族歧視。趙小蘭踏入政界早有心理準備,她不在意針對她個人的蜚語流言,可是不能忍受家人受此侮辱。她發表聲明捍衛家人,「我的家人都是愛國的美國人,過著目標明確的生活,為國家貢獻良多。」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選情詭異,開票後川普落敗,他的支持者群情激動。隔年元月六日,有兩千名川普支持者暴力闖入國會,企圖干擾進行中的確認總統當選人的國會議事程序。當天趙小蘭行程繁忙,按計畫她在運輸部的錄音室錄製政府交接影片,影片內容包括強調安全第一、感謝員工和交通運輸行業的勞工們在疫情期間幫助保持供應鏈暢通運轉。錄製結束後,她和排著長隊等待合影的同們逐一合照、道別,沒人想錯過這最後的合影留念機會,直到臨近傍晚,趙小蘭才完成和最後一組同事的合影。
在國會大廈內示威者橫行,維安人員見狀當即將國會領袖撤離至安全地帶,麥康諾這才打了電話給趙小蘭報平安,語氣堅毅表示:「參議院將回來確認選舉結果。」不僅私下保證,這位國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還率領其他國會領袖公開宣誓,國會將重返議事廳再次集會,並認證2020年11月7日的總統大選結果。
包括麥康諾在內的兩黨國會領袖一致出面, 取得代理國防部長米勒(Christopher Miller)保證出動國民警衛隊穩定秩序,讓議員們繼續完成大選確認程序。多虧麥康諾堅定不移、捍衛國會大廈秩序的決心,終於等到國會警察(Capitol Police)制住亂局,議員們在當天晚上八點重返參議院議場。
隔日凌晨3點42分,國會認證拜登當選;凌晨四點,麥康諾才回到家,帶著一身疲憊的他很快進入了夢鄉。
天亮後,有關於運輸部長趙小蘭準備辭職的新聞開始流出,傳言源頭不明,但趙小蘭其實並沒有向任何外人透露過她內心的計畫。只是這樣的猜測與私語也合情合理:趙小蘭身正言直,素有賢名,以她的品行觀來,自然無法容忍國會大廈內發生的暴力衝突。
趙小蘭就這樣平靜地開完了兩次早會,沒有對外透露隻言片語。就在前夜,趙小蘭已經告訴妹妹趙安吉,請妹妹轉告父親自己去職之意已決,希望父親理解。很快她就收到了回應:去做你認為正確的事吧!
等麥康諾醒來後,趙小蘭向丈夫說明自己決意辭去運輸部長職務的決定。隨後,她將自己的決定知會白宮幕僚長。她深知,在正式通知白宮之前,她必須先做好充分準備,必須審慎選擇公布這一消息的時機,以免遭洩密或是因含糊其辭和不實言論而誤導公眾。
知會白宮後,趙小蘭立即在推特上向全體運輸部同仁發表聲明,表示她將辭去運輸部長的職務。
她的聲明言簡意賅,字字珠璣:
「親愛的同事們,這是一起完全可避免的災難,我相信諸位很多人也作如是想。我深感困擾,無法袖手旁觀。」⋯⋯「我自豪於我們共同為國家取得的諸多成就,我永遠不會忘記諸位對這個部門和美國的奉獻。」
趙小蘭的辭職即刻生效,但她的團隊仍然在其位、謀其政,將繼續協助走馬上任的拜登總統所任命的運輸部長,完成平穩交接與過渡。
「祝諸位一切順利」。聲明的結尾簽名很簡單,卻彷彿有雷霆萬鈞之力:「趙小蘭」。
之後,她向總統發送了一封兩頁的辭職信,總結了她在運輸部任職期間的成果。
趙小蘭是為國會暴亂後第一位毅然請辭的內閣官員。她的決然義舉引得多位川普任下的官員紛紛仿效追隨,一時間朝野震盪,請辭下野者如過江之鯽,川普可謂「光桿司令」。
但趙小蘭堅定不渝且以去職為榮為傲,因為一月六日的暴動突破了她的底線和核心價值。公門數十年,每逢新舊政府交接,她和父母親友們總是會喜氣洋洋地參加各類就職慶典;慶典後,父親趙錫成更是會致電海外的朋友們,讚揚美國政權和平交接的偉大傳統。然而,一月六日的暴動無疑將這份寶貴傳統破壞如敝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