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長期任職於警界的侯友宜,不但以其保家衛民、打擊犯罪的形象深植民心,自2010年進入新北市府擔任要職後,更接連透過五股垃圾山環境整頓、塭仔圳旗艦計畫等施政,逐步翻轉這座城市的定位與功能,一步步將之升級為大台北的中心點,屢屢登上國際舞台與全球接軌,變身擁有絕佳生活品質的宜居城市。新書《大城小國》10個章節,彰顯了市府團隊的用心與付出。以下摘自《大城小國》一書
侯友宜在屆齡退休的這天,放下的只是外在的身分,卻沒放下和他早已融為一體的價值和執著。人在政治中的他,總說自己不喜歡多談政治—或許對他而言,嘴巴遠不及手腳可靠,唯有好好做事、單純地做事,才是為台灣找回當年的純樸、善良與團結,得以帶給民眾安居樂業好生活的良方。以下摘自《大城小國》一書:
圖片來源:侯友宜Facebook粉絲專頁
1980年6月30日,是中央警官學校第45期學生在校的最後一天。
根據同屆校友立法委員游毓蘭回憶,畢業典禮當天,當台下師生聽聞侯友宜獲頒難如登天的「全勤獎」時,無不大感驚訝。因為這個獎項意味著在過去四年間,「舉凡遲到、早退、曠課、鬍子沒刮、制服沒燙、皮鞋沒擦、上課打盹、內務邋遢等,各種想得到、想不到的」大小扣分地雷,侯友宜一次都沒踩到。
對此游毓蘭無法置信,畢竟光是諸多規定中的「把棉被疊成豆腐乾」一項,就讓年輕時候的她吃足了苦頭。想不到當年在刑事系20位同學中貌不起眼的侯友宜,居然「惦惦呷三碗公」,不知他究竟有何本事?
「其實我雖然愛玩,但還算是乖學生。而且我從國小一年級到警察大學畢業,我沒請過假,也從未遲到、早退,這是我當學生該盡的責任,我就要做好。」回應老同學的詢問,侯友宜如此說道。
翻開過往侯友宜的受訪報導,不難看出警校四年的教育訓練,為他的人格養成刻劃出如何鮮明的痕跡。
他重視細節,一絲不苟。
在回覆游毓蘭的疑問時,他自承警大四年教育,對自己最受用的就是同學們怨聲載道的言行加減分制度。因為這套制度,讓侯友宜養成注重細節的習慣,在日後面對惡劣的酒駕犯行時,針對酒駕者擅鑽法律漏洞,以事後喝酒的方式規避採證,或有酒駕被扣車者請親友領回車輛後、再次酒駕等,嚴正呼籲中央參酌實際情況,修正出更完備的法規。
他懷抱使命,擇善固執。
在2022年3月,當媒體吹起一陣「曬出首長年輕時照片」的風潮時,他寫下的卻是自己當年報考警校、一心保家衛國的初衷,始終未曾改變。而轉變跑道投入政治,也是希望奉獻自己的所學所能,換個方式為人民做事。
在屆齡退休的這天,侯友宜放下的只是外在的身分,卻沒放下和他早已融為一體的價值和執著。人在政治中的他,總說自己不喜歡多談政治—或許對他而言,嘴巴遠不及手腳可靠,唯有好好做事、單純地做事,才是為台灣找回當年的純樸、善良與團結,得以帶給民眾安居樂業好生活的良方。
在使用漢字的東亞文化圈諸國之間奉公,是要能做為榜樣、成就驕傲,對「奉公」的定義各有不同。
23歲的侯友宜帶著滿腔熱血走出警校、步入社會。奉公之於他,是將保家衛國的決心及行動置於人生第一位,赴湯蹈火,無我地貫徹忠義。
侯友宜曾談到自己擔任基層刑警時的過往。在那個科學辦案技術尚未純熟的年代,幾乎每天都得外出跟監嫌犯的他,經歷過各種「皮肉之苦」:為了不讓人發現配槍,他們得將其直接插在褲腰裡,緊貼著皮肉。當時頂著盛夏高溫,一群大男人擠在悶熱的車裡,為了避免發出聲響不能打開冷氣,返回警局後卸下槍,個個腰間早已被配槍燙傷,更甚者在拿下配槍的同時,連腰間皮都得一起扯下。但儘管天天如此,他和同仁卻無人抱怨,「那是自己選擇的工作,很榮耀,有什麼可叫苦的?」回憶起當年屢屢被配槍燙傷皮膚,他卻笑得開心。
「我從基層做到老,幾乎全年無休,隨時都在轉動。」從刑警到市長,侯友宜相信只要做事認真、以身作則,同仁也會跟著全力以赴。也因為如此,他的奉公向來不只「一人份」的投入,而是為拉動團隊做好準備,一夫當關的十倍付出。
2021年11月20日,三鶯線發生意外事件,侯友宜抓起外套正欲趕往現場,第二通電話響起,對面傳來親人哽咽的聲音,告知他父親離世的消息—但即使是這樣的一天,他仍然選擇先前往三峽、善盡市長的責任後,才驅車趕回嘉義奔喪。
許多人知道侯友宜的父親早年靠著在菜市場賣豬肉,養家活口;但絕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他曾赴青島就讀海軍軍官學校接艦訓練班並領有榮民證,以自己曾為國家付出一己之力為傲。
不苟言笑的父親、身體力行的父親、赤膽忠心的父親......父後七日,侯友宜在臉書上細數父親的種種,並感嘆自己就像「阿爸的一面鏡子」,性格多來自父親的傳承與影響,因為他們流著相同自律的血液。
➢【書籍資訊】《大城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