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卡住你的不是人生,是選擇》作者指出,舊習慣勢必會捲土重來,尤其當出現壓力或相關提示時。改變的第一步是要學會原諒自己,故態復萌固然惱人,但關鍵是接下來你要怎麼做。
問問自己:過去試圖養成新習慣時,曾出現哪些試圖干擾你的障礙?當障礙再次出現時,你該如何克服它們?
雖然不知道你的答案是什麼,但我還是把可能阻礙你養成新習慣的常見原因列在下方,供你參考:
幸運的是,如果你跟著我一起做本書中的練習,你就已經逐漸遠離這個常見的陷阱。
許多人計畫每週去五次健身房,實際上卻忙到連睡覺時間都不夠,或是信誓旦旦說:「我今天一定會做!」但等到一天結束時依舊沒有行動。為了避免上述狀況,我們必須在行事曆中妥善安排好新的活動。(不過先別急著動手,請先讀完本章,找出安排某些活動的最佳時機。)
將你要做的事情細分為幾個較小部分。舉例來說,如果你正在養成與工作有關的新習慣,在陳述要做的事情時,不要說「處理工作」,而是要說「更新社群網站上的部落格文章」或「寄帳單給客戶」。然後要明確說明將在什麼時候做,例如:「我一抵達辦公室,就會寄帳單給客戶。之後,我將完成部落格文章,發布在社群網站上。」
使用牙線時,你設定的目標是「一次清潔一個牙縫」,還是「一次清潔整個口腔」?剛開始慢跑時,你設定的目標是「先跑五分鐘」,還是「直接跑三十分鐘」?科學研究告訴我們,若能設定適當的訓練難度,正確完成率在約85%時學習效率最高。科學還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已經成功完成某件事,之後再做的成功機會會更大;如同一隻實驗鼠贏過一場比賽,它贏得下一場比賽的機率也會更高。同樣的,就我們而言,用愉快的心情完成待辦事項清單上的事,可以激勵我們產生接下去做另一件事的動機。
圖片來源:pixabay
別再單打獨鬥了,去尋找與你有共同願景、也想戒掉相同壞習慣或從事同樣活動的人。參加這樣的團體不僅能增加責任感,也能增強你對嶄新自我的認同感,讓你更能享受並維持這個習慣。現在,回到附錄的練習一,完成問題10。
還記得一直拖延寄發帳單給客戶的安妮塔嗎?她後來透過養成兩個核心習慣,成功克服拖延問題:
(1)她為自己設定規則:「我一定先做最困難的事情」。
(2)和朋友每週開一次線上會議,討論本週計畫和如何落實,以及在前一週取得的成就。
如果你正在努力改變某個行為,請考慮可以建立哪些核心習慣來幫助自己採取有價值的行動。例如:你希望晚上能夠睡得更好、白天工作時能更集中注意力,研究顯示寫日記、靜坐和晨起運動是有效的核心習慣。如果你對核心習慣很有興趣,請重新檢視你希望建立的習慣清單,圈出能夠產生「涓滴效應」(trickle-down effect)的習慣,並下定決心從這些習慣開始。
通常是發生在我們做出糟糕決定時,例如喝下自己說過不喝的那杯酒,然後自暴自棄的想:「管他的,反正我已經違背對自己的承諾,不如乾脆把整瓶都喝完吧!」治療這種症狀的解方有三個步驟:
(1)首先,原諒自己的錯誤,提醒自己人人都有可能犯錯。羞恥和罪惡感只會驅使我們追求更多自己想要避開的東西,無論是想撫慰自己的情緒或懲罰自己的行為,都只會讓自己愈陷愈深。
(2)請記住時時刻刻都是改變習慣的好時機。無論你犯下錯誤時是早上、中午或晚上,都不代表這一天已經被你摧毀,必須等到明天才能重新來過。當你發現自己身陷舊習慣,當下就能立即開始改變。
(3)請為再度陷入舊習慣預作因應計畫,本章後文會針對此點做詳細討論。
我們將在第三章認識並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1)舊習慣勢必會捲土重來,尤其當出現壓力或相關提示時。改變的第一步是要學會原諒自己,故態復萌固然惱人,但關鍵是接下來你要怎麼做。
(2)若選擇責備自己,認為自己永遠無法改變,情況只會愈來愈糟;相反的,若能原諒自己,視之為養成好習慣的必經過程,你就已經踏上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