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林峰丕醫師在《打造被動收入流》中特別提醒,無論理財或人生,都應該有風險概念。小心駛得萬年船,透過持續的閱讀和學習,讓自己的思路隨時更新,才能與世界同步,踏上財富累積的正軌。
文/陳珮真,天下文化編輯部副主編
2024年台灣的加權指數屢創新高,很多之前沒有關注理財的小資族群,也忍不住跑去開戶,開始嘗試投入股市投資。只是來自媒體、網路的資訊五花八門,不但充滿各種雜訊,更隱藏了許多詐騙陷阱,若只是根據人云亦云的雜訊來做理財判斷,在一知半解的狀態下,很容易誤判市場,讓自己置身於不可預期的財務風險之下。
作者林峰丕醫師原本是一位專注於自身專業和寫作的牙醫,對於理財並沒有特別上心,直到2020年接觸到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的啟發後,回頭檢視自己的一張投資型保單,發現16年下來的獲利相當微薄,這才開始積極學習理財知識。後來受邀成為「人生實用商學院」不定期的共講者,三年多下來累積許多有用的理財與投資知識,逐漸歸納出自己的理財心法與思路讓自己的本業收入可以透過穩健、理性的投資,有效幫自己增加被動收入。
林峰丕醫師在書中特別點出,如果你不是一個專職的股市投資專家、操盤手,所能掌握到的資訊必然是有限的,所以與其花時間到處花時間到處問明牌、隨著股市數字起伏,不如回到源頭,從自己的思維著手,幫自己養成一個擁有富思維的頭腦,才不會自亂陣腳,讓不當的操作賠錢又賠上好心情。對於正要開始學習投資理財的新手,林峰丕醫師也給出幾項關鍵提醒:
1、主業還是你最重要的資產來源。對於投資自己的專長不要省,要設法讓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價值繼續提升,因為多數人的第一桶金通常是來自主業。
2、要學會節流。若想滾出財富雪球,必須拴緊日常花費的水龍頭,可以先從記帳開始。另外,要留意別落入「撿便宜」的窮人心態。
3、時間也是金錢。富人思維懂得用金錢換取時間,讓省下來的時間為你賺錢,別省小失大。
4、與大盤同行。對於股市入門者,選擇ETF或個股時,建議以能跟大盤一起成長者優先,並且採用定期定額來降低風險。當股市重挫時,有時反而是可以撿便宜的時機,因此平時就要做功課,才能了解市場,選擇優質標的,在適當的時機做加碼。
當然,作者也提醒大家,無論理財或人生,都應該有風險概念。小心駛得萬年船,透過持續的閱讀和學習,讓自己的思路隨時更新,才能與世界同步,踏上財富累積的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