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劉奕酉老師分享《連結》讀後感,哈拉瑞的第四本書一如既往地札實,但有別於過去三本書,這本書是由不同視角探討資訊網路的變遷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連同前三本書共同建構出更立體的歷史觀。資訊網路,是指人類對於資訊理解與傳播的方式,而人工智慧的發展究竟會將人類歷史帶往哪裡?
哈拉瑞的第四本書。
一如既往的內容紮實、橫跨古今。
但有別於過去三本書,這本書是由不同視角探討資訊網路的變遷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連同前三本書共同建構出更立體的歷史觀。
資訊網路,是指人類對於資訊理解與傳播的方式。
在過去一萬多年來有了很大的變遷,不過真正發生巨大的改變,也不過最近兩百年間的事。
從口頭傳播到故事與神話的流傳,再到紙媒出現、通訊科技、電腦網路的發展,知識傳播的速度愈來愈快、社會影響的範圍也愈來大。資訊流通的自由度更高了,但與之相對的是資訊控制的集中度也更高了,這引發了不少觀點的爭論。
人工智慧的發展究竟會將人類歷史帶往哪裡?
哈拉瑞透過本書,希望讓讀者理解資訊技術如何塑造了我們的歷史,同時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
理解歷史變遷的第四視角
哈拉瑞的「人類三部曲」包括《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和《21世紀的21堂課》這三本書,分別聚焦於人類的過去、未來和現在,提供了全面的歷史、當代和未來洞見。
聽起來很完整了,第四本書還能談什麼呢?
在收到這本書之前,我也抱持著相同的疑問;不過當我閱讀完第二部分時,一切都豁然開朗。哈拉瑞給出的答案是:看待歷史的不同視角。
如果說前三本書是以「宏觀歷史、未來科技、當代挑戰」視角,那麼這本書則是以「資訊網路」視角探討對人類歷史與社會的影響。
在《人類大歷史》中的「宏觀歷史」視角
書中探討了人類從史前時代到現代的整體歷史進程。
哈拉瑞認為,人類的成功在於其獨特的認知能力和合作方式,而這些能力也使得智人能有別於其他動物,創造出複雜的社會結構和文化。
在《人類大命運》中的「未來科技」視角
書中探討了未來科技對人類的影響,特別是基因工程、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並分析了這些技術可能帶來的倫理問題和社會挑戰。
哈拉瑞認為,未來科技有可能改變人類的本質,使我們從智人進化為智神,但這也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在《21世紀的21堂課》中的「當代挑戰」視角
有別於前兩本書,談完了過去和未來,這本書將目光聚焦在當代社會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政治、科技、宗教和教育等方面。
哈拉瑞提供了對這些問題的深入分析和應對建議,並認為當代社會面臨的挑戰需要我們重新思考傳統觀念和制度,並尋求新的解決方案。
在《連結》中的「資訊網路」視角
書中將資訊網路的變遷劃分為六個階段,從石器時代的口頭傳播到現代的AI技術,展示了資訊網路如何推動歷史進程。
哈拉瑞認為資訊技術的變遷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在 AI 時代,資訊網路可能會改變權力結構和社會動態。如果我們能更好的理解資訊技術的歷史和未來,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應對 AI 技術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資訊網路的變遷帶來的改變與影響
哈拉瑞在書中將資訊網路變遷畫分為 6 個階段。
階段一|人對人的資訊連結
石器時代的資訊傳播主要依賴口頭交流,傳播速度慢、範圍有限,每個人最多只能熟識約150人(鄧巴數)。這樣的人際關係與口頭傳播的模式促進了緊密的社會連結和合作,但限制了資訊的廣泛傳播。
階段二|人對故事的資訊連結
神話和故事的出現創造了共同的信仰,使得資訊傳播速度有所提升、影響範圍也隨之擴大;宗教與文化促進了大規模社會結構的形成,也推動早期文明的發展。
階段三|人對文件的資訊連結
書寫和印刷術的發明,大大提高了知識傳播速度和影響範圍,擴大到整個帝國和宗教團體,也推動了文明的進步。書面記錄和知識傳播的普及,在推動教育、科學和文明進步上起了關鍵作用,也大大改變了社會結構和價值觀。
階段四|人對通訊科技的資訊連結
電報、廣播和電視的出現使得資訊傳播速度顯著提高,影響範圍也更廣泛,擴及到整個國家和全球社會。這些技術改變了資訊的傳播方式,影響了政治制度和社會結構,促進了全球化。
階段五|人對電腦的資訊連結
電腦技術使得資訊傳播速度進一步加快,實現了即時傳播,影響範圍廣泛,改變了全球經濟和政治格局。電腦技術的普及更改變了全球資訊網路的結構,推動了資訊化社會的形成。
階段六|人對演算法的資訊連結
AI 技術使得資訊處理和傳播速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能改變全球社會結構和權力動態。同時可能會將世界分隔成多個數位圈,對民主制度和社會結構產生深遠影響。
我們可以從四個面向反映資訊網路的變遷:
從石器時代的口頭傳播到 AI 技術的即時傳播,知識傳播速度更快;從小型社會到全球影響,社會影響範圍愈大;從分散的個人控制到高度集中的政府和大型機構控制,資訊控制更集中;從受限的口頭傳播到相對自由的數位傳播,資訊流動自由度更高,但也面臨監控和數據隱私問題。
這 6 個階段顯現了資訊網路如何推動歷史進程,以及資訊技術在不同時期對人類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這也帶來哈拉瑞對於第六階段的深入探討,也就是 AI 時代究竟對整個社會結構帶來什麼樣的巨大影響?我們又該如何應對用做好準備?
演算法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一|AI 技術的崛起是把雙面刃
哈拉瑞強調,AI 技術的自主性和決策能力,使其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具威力的科技之一;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也伴隨著深遠的風險。
一方面 AI 技術能夠生成和分發內容,模糊人類與機器之間的界限,有可能產生被 AI 駭客化的風險。這意謂著 AI 技術可能會被用來操縱輿論和選舉結果,從而威脅民主制度和個人自由。
另一方面,AI 技術的發展既能促進社會進步,也可能被用來操控和監控,集中資訊控制於少數機構和政府,對個人隱私和自由構成威脅。社群媒體的演算法也可能加劇社會分裂,激化同溫層效應,使得不同群體之間的對話變得更加困難。
二|極權主義的助長與民主制度的挑戰
哈拉瑞指出,極權主義可能利用 AI 技術進行更有效的控制和監控。
透過演算法能夠分析和預測個人行為,從而實現精確的社會控制。而大量數據的集中,也使得少數機構和政府能夠掌握巨大的權力,對個人隱私構成威脅。
此外,AI 技術對民主制度構成威脅,因為演算法可能會影響選舉結果和公共輿論,削弱民主的基礎。哈拉瑞強調,我們需要在技術發展和個人自由之間找到平衡,防止技術被濫用。
三|數位圈的形成加劇國際分裂與對抗
哈拉瑞認為 AI 技術可能會將世界分隔成多個彼此不相容的「數位圈」,導致全球社會的分裂。此外,美國和中國可能會對彼此的技術進行封鎖,限制技術和數據的流動,這將進一步加劇全球分裂。
美國與中國在 AI 技術上的對抗,更是全球影響力和權力的爭奪。中國擁有龐大的數據庫和相對寬鬆的數據隱私法規,使其在 AI 技術發展上更具有優勢;美國則依賴於其強大的科技公司和創新能力。
一方面美中都在積極開發 AI 驅動的武器系統和戰略工具,可能因此而加劇彼此之間的軍事對抗。
另一方面雙方可能會對彼此的技術進行封鎖,限制技術和數據的流動,這將進一步加劇全球市場分裂,導致供應鏈中斷,可能會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他將這種分裂被稱為矽幕,類似冷戰時期的鐵幕,並呼籲全球合作以應對 AI 技術帶來的跨國挑戰和風險。
打造自我修正機制
我們該如何應對 AI 技術帶來的挑戰?
哈拉瑞認為,雖然技術和歷史的發展有其自身的動力也難以預測,但人類透過明智的選擇和行動,仍然可以影響和改變未來。
包括加強技術倫理與監管、推動全球合作、加強教育與技能培訓,以及保護民主制度等策略。此外,也需要依賴民主和科學的自我修正機制,這是維護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關鍵。
總結來說,這本書透過資訊網路的歷史演變,揭示了技術如何塑造人類文明,並提醒我們做出明智選擇以確保技術發展符合人類的長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