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職場生產力作家劉奕酉在新作《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中強調視覺化表達的關鍵性。透過直觀、易懂且吸引人的方式呈現資訊,不僅能讓你的觀點更具說服力,還能在一頁報告內迅速抓住所有人的目光,提升溝通效率,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藉由結構化思考,你可以提煉出報告的核心觀點,並以邏輯清晰的架構呈現。
而透過視覺化表達,則可以將這些觀點以更直觀、易懂、且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出來,讓你在一頁報告的階段就能抓住所有人的目光與注意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溝通效果。比方說,在案例中最後使用結論樹整理出的一頁報告,該如何視覺化表達呢?
「我覺得可以加入一些圖表或圖解。」
「加入一些新品或通路的圖片如何?應該更能吸睛吧。」
「在重點數字或關鍵字上加粗字體、用顏色凸顯。」
「可以把文字精簡,現在的字太多了。」
等等,別急著太快跳入「視覺化」的坑。視覺化只是手段,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理解與溝通;千萬不要為了視覺化而視覺化。當然,這些想法或許是個好建議,不過可以再想想:
● 為什麼要加入圖表或圖解?現在遇到了什麼問題需要這麼做?
● 加入圖片聽起來不錯!不過這樣真的能更吸睛嗎?又為什麼需要這樣做?
● 加粗字體、用顏色凸顯是個好建議。但哪些是重點數字或關鍵字?同樣的,不這麼做會遇到哪些阻礙嗎?
● 文字精簡也許是對的方向;不過,字太多是個問題嗎?
我想告訴你的是:視覺化能增進理解,但增進理解未必需要視覺化。我們可以先檢視一下現在的一頁報告有什麼閱讀或理解上的阻礙?
1. 標題僅有明年業績目標,挺無感的。
2. 副標過於平鋪直敘,無法直覺理解內容的重點。
3. 內容過於冗長,可以精簡文字或更簡潔的換句話說。
為了解決這些阻礙,我們可以這麼做:
1. 提升標題與報告對象的連結性。
2. 將關鍵訊息與副標結合,更好理解要表達的觀點。
3. 精簡文字,用簡潔口吻帶出重點,不需要過多細節。
圖 4-13 先從改善訊息傳達與精簡文字來提升理解,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首先,在標題上調整為「強化品牌與通路合作,逆勢成長、創造雙贏」來強調公司與通路之間的緊密合作,才有機會在大環境不佳的條件下逆勢成長,創造雙贏局面,公司業績成長、通路也能帶動整體銷售。
其次,在三個副標上結合關鍵訊息做出調整,讓報告對象看到副標就能理解重點。
最後,是精簡訊息的文字描述,刪除過多的細節,比方說「運用電視、數位、戶外廣告、社群媒體和網紅名人等管道進行產品宣傳」可以簡化為「運用多元媒體和網紅名人等管道進行產品宣傳」這樣的說法,盡可能讓每個條列訊息維持在一行就能讀完(圖4-14)。
圖 4-14 做出文字調整後的一頁報告,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此外,將標題的字體放大,和副標、內容做出區隔。
像這樣的條列方式,就是一頁報告最典型、卻也是最有效的形式。有明確的觀點訴求、報告中的重點訊息,以及關鍵數字,就足夠滿足報告對象的需求。別忘了,一頁報告的目的是為了增進對方理解與閱讀後續報告的意願,而不是取代完整報告的功能。
因此,不需要為了過度強調視覺化而強行加入圖表、圖解等元素。
比方說,像圖 4-15 這樣的一頁報告,雖然加入了更多視覺化元素,但對於訊息傳達的成效並沒又太多提升;甚至可能因此模糊了報告對象的焦點,或是需要說明更多來解釋。
花了更多時間精力,卻沒能提升成效,就失去了一頁報告的本意。
圖 4-15 視覺化的目的是為了提升閱讀與理解成效,圖片來源:天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