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新書《張忠謀自傳(下冊)》回憶,台積電走向專業晶圓代工之路的關鍵14天。「我把我過去二十幾年經營半導體業心得,以及對工研院 IC 計畫的觀察和了解,整理、綜合起來,達到了一個當時台灣具備之條件下,最有成功機會的半導體公司商業模式。」但下一個問題是:留下一個大問題:到底「專業晶圓代工」會有多少生意?
1985 年 8 月 21 日(方賢齊對我講「要辦事項」)至 9 月 4 日(我對李國鼎提「共同晶圓廠」)這 14 天,可說是我一生中創新價值最高的兩週。價值連城的「專業晶圓代工」(Dedicated Foundry)商業模式在此兩週誕生。
在這兩週,我把我過去二十幾年經營半導體業心得,以及對工研院 IC 計畫的觀察和了解,整理、綜合起來,達到了一個當時台灣具備之條件下,最有成功機會的半導體公司商業模式。
當時,世界上幾乎所有稍具規模的 IC 公司都是「垂直整合型」(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 IDM),營業範圍包含 IC 設計、晶圓製程研發、晶圓生產、IC 行銷。這些 IDM 如有多餘產能,也為沒有晶圓廠的設計公司(例如我在通用器材公司碰到的Chips and Technologies及Atmel)代工。
台灣要成立一家新的 IC 公司,要從工研院 IC 案出發,我檢驗工研院 IC 案的能力:
IC 設計——能力低。
晶圓製程研發——當時(1985 年)世界最先進的「節點」技術是 1 微米;工研院還在 2 微米,落後二代半(1.5 微米是一代,1.25 微米是半代),大約 3 年左右。
晶圓生產——工研院「示範線」的良率優異。這是工研院很重要,也是唯一強點。
行銷——沒有在世界市場行銷能力。
經過這樣的分析,新公司應該具有的商業模式已呼之欲出——只替客戶做晶圓生產,而且目前只能做「成熟節點」技術的生產。當然,新公司必須繼續晶圓製程研發,否則製程技術會愈來愈落後;而且希望有朝一日,我們也能做尖端技術生產服務。
但是這樣以自己所長,決定自己「商業模式」,卻留下一個大問題:到底「專業晶圓代工」會有多少生意?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對這問題,當時我沒有確切答案,但有若干線索;這些線索,也使我在構想未來新公司的經營策略上,加了幾條要點。
我們的長處是成熟技術的 IC 生產,我們提供給客戶的價值是可靠的交貨——遵照原來議定的價格、交貨日期,以及品質。我們必須讓客戶相信,我們比競爭者(那時的競爭者是 IDM)可靠。畢竟競爭者只是以代工為副業,而代工是我們的專業。所以,「對客戶不輕易承諾,一旦做出承諾,必定不計代價,全力以赴」成了我們的座右銘。
我們的客戶將會是剛萌芽的 IC 設計公司;或自有晶圓廠但不願維持成熟技術生產線的 IDM 公司;長期來說,也可能是大規模、有IC 設計能力的電腦公司(注1)。總之,作為他們的晶圓代工者,我們與客戶站在同一陣線上。所以,「不與客戶競爭」,以及「客戶是我們的夥伴」也成為新公司的座右銘。
新公司的市場絕大部分會在美國;次之,歐洲及日本;台灣市場相對地相當小。新公司初期倚賴台灣市場,但必須急急開闢美國市場。我熟悉美國市場,但我的本職是工研院院長,而且當時是忙於改革的工研院院長。所以,新公司的總經理應該是一個有能力為新公司開闢美國市場之人——看起來應該有美國半導體公司 CEO 經驗。
注1:這類客戶二十幾年後才出現:蘋果;蘋果不僅是一九八五年時代的電腦公司,更是智慧手機公司。年輕的讀者必須記得:智慧手機是一具強大的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