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全球第一本黃仁勳授權採訪傳記《黃仁勳傳》,回顧1990年代後期,黃仁勳的一場商業豪賭。在那段時期,輝達股價低迷,黃仁勳不得不抵禦企業狙擊手的入侵,以免職位不保。這項賭注讓黃仁勳大失血,連年虧損...
1993年,30歲的他(黃仁勳)跟兩名夥伴共同創立輝達(Nvidia的英文發音為「英偉迪亞」,非「恩偉迪亞」),最初瞄準新興的高階遊戲顯卡市場。他的產品炙手可熱,他的顧客喜歡自己組裝電腦,有時會買透明機殼,來展示裡面的輝達顯卡。
1990年代後期,為了提升《雷神之鎚》(Quake)系列遊戲的算繪效果,輝達稍微調整了處理器的電路架構,以便同時解決許多個問題。
這就是所謂的「平行運算」(parallel computing);但這無異於一場豪賭。「在我們找到解決方法之前,平行運算的成功率是零,」黃仁勳說道,同時列舉一串已經被遺忘的新創公司。「真的是零。每一個想要利用平行運算搶奪商機的人都落得一場空。」
黃仁勳無視這些慘不忍睹的前例,足足有十幾年,他不理華爾街的唱衰,堅持自己那特立獨行的願景。他尋求遊戲玩家以外的客戶,包括所有需要大量運算能力的客戶,像是氣象預報員、放射科醫師、深海石油探勘員等。
在那段時期,輝達股價低迷,他不得不抵禦企業狙擊手的入侵,以免職位不保。這項賭注讓黃仁勳大失血,連年虧損,直到2012年才有轉機。
圖片來源:pixabay
那年,多倫多有一組叛逆的研究人員買下兩張輝達的家用遊戲顯卡,訓練非常特殊的人工智慧技術「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在此之前,大多數研究人員都對模仿大腦結構的神經網路嗤之以鼻,認為那是過時的玩意兒。但黃仁勳看到他的平行運算平台訓練神經網路的神速,就把整間公司押注在這個對彼此都有好處的意外結合上。他要讓兩種不被看好、沒能通過市場考驗的技術谷底翻身。
當這項大膽的賭注連本帶利翻倍,輝達市值增加了數百倍。十年前,輝達販售的是200美元的遊戲配件,現在出貨的產品是要價數百萬美元、大到占據整層樓的超級運算設備。
透過和OpenAI等先驅合作,輝達已連續十年每年都把深度學習的應用速度提高十倍。所有主要的人工智慧應用程式軟體,如AI圖像生成工具Midjourney、AI聊天機器人ChatGPT、AI助理Copilot等,都是在輝達的機器上開發出來的。因為運算能力提升百億倍,現代AI技術才有這種繁花錦簇的盛況。
由於輝達幾乎獨占AI硬體的市場,黃仁勳可以說是這個產業的霸主。當然,他擁有的AI金雞母比任何人還要多。
就一夜致富的奇蹟而言,他最像加州第一位百萬富翁山繆爾‧布雷能(Samuel Brannan);這名富翁1849年在舊金山靠著販賣淘金工具賺得腰纏萬貫。只不過黃仁勳賣的不是鏟子,而是價值高達3萬美元、內建千億顆電晶體的AI訓練晶片。目前,要購買輝達最新的晶片起碼得等上一年,在中國黑市,輝達晶片的售價甚至高達原價的兩倍。
然而,黃仁勳的思考方式不像商人,反倒像工程師。他會把複雜的概念分解成簡單的原理,然後充分利用這些原理。
我們一起吃早餐時,他說:「我會盡最大的努力,不讓公司倒閉。」又說:「我會竭盡全力避免失敗。」數位運算的基礎架構自IBM在1960年代初期推出以來一直沒有什麼改變,他相信,隨著AI的發展,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數位運算的概念。「深度學習不是一種演算法,」他說。「深度學習是一種方法,一種開發軟體的新方式。」
這種新軟體具有難以置信的能力,可以像人類一樣說話,能撰寫大學入學申請論文、解決數學難題、提供專業的醫療診斷,甚至可以共同主持Podcast節目。它會隨著運算能力的增強而擴大規模,發展似乎永不停滯...(本文擷取自《黃仁勳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