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全球第一本黃仁勳授權採訪傳記《黃仁勳傳》,在2007年,黃仁勳要求縮短台灣封裝廠的前置時間,最終黃仁勳的「光速排程法」概念最終啟發了蕭奎斯特不僅顛覆了她的營運思維,還將輝達的生產週期縮短至13天...
2007 年,黛比.蕭奎斯特剛到輝達時,黃仁勳要求她縮短台積電下游一間台灣封裝廠交貨的前置時間(lead time)。蕭奎斯特認為這根本不可能,畢竟台灣以效率著稱,她懷疑流程中還能再壓縮時間。於是,兩人針對前置時間和生產週期(cycle time)的區別吵了起來。蕭奎斯特直接反駁黃仁勳,對他說:「你根本就不了解這是怎麼一回事。」
這場爭執發生在會議室,高階主管都打開筆電坐在會議桌旁。蕭奎斯特對黃仁勳嗆聲,說他不了解狀況時,她的收件匣立即收到同事傳來的訊息。「別講了!」訊息中寫道:「別再說下去了,聽他說吧。」但是為時已晚。黃仁勳氣炸,大聲飆罵,說她不知道怎麼做好工作。「我以為妳是營運人員。妳根本不是!」他喊道:「妳不懂營運!」
黃仁勳怒氣沸騰,蕭奎斯特也火冒三丈。她在這一行已經有 20 年的經驗,這傢伙憑什麼說她不懂營運?她就是營運人員。蕭奎斯特一氣之下告訴黃仁勳,她要飛往台灣,直接從供應商那裡拿到數據,證明自己沒有錯。供應商熱情接待她:封裝廠不是什麼光鮮亮麗的地方,幾乎不會有客戶大駕光臨。蕭奎斯特利用一週的時間,熟悉這個後端供應商的單位經濟(Unit Economics)。
在封裝廠,從接到訂單到完成出貨的「前置時間」是三週。令蕭奎斯特驚訝的是,「生產週期」,也就是用黑色外殼把輝達的晶片封裝起來所需的總工時,只有 36 個小時。供應商解釋,理論上,把前置時間縮短到配合生產週期非不可能,只是每個晶片的封裝成本會從8美元增加到 1000 美元。黃仁勳說的沒錯:我們有可能縮短前置時間。雖然貴得不得了,但確實可行。

圖片來源:遠見雜誌,蘇義傑攝
蕭奎斯特帶著悔悟之心回到輝達,等到四下無人,才提交加急封裝的成本明細表給黃仁勳過目。(「我不想要給他觀眾來看這齣好戲,」蕭奎斯特說。)她已經準備好被他的憤怒之火吞噬,但他完全沒發火,反而只是說:「這才是正確答案。」蕭奎斯特為輝達供應鏈上的數百個廠商制定類似的成本明細表。然後她開始壓縮時間,把輝達的生產週期從幾個月減少到幾週,最終創下13天的紀錄。
在逼迫蕭奎斯特完成不可能的任務時,黃仁勳使出一大絕招,也就是他所謂的「光速排程法」(speed of light)。他以傳教士的熱情,把這個概念灌輸給員工。幾乎我採訪過的每一個輝達員工,都至少提過一次「光速排程法」。「光速」不是如一般人想像那樣要快速行動。
反之,黃仁勳鼓勵管理者思考:在預算無上限且一切順利的假設下,一件事可以多快完成。(例如,以「光速排程法」從紐約前往倫敦,需要的條件包括完美的天氣、最順暢的交通,以及超音速飛機。)接著,管理者就可以根據這個理想化的極限,反向調整到切實可行、但效率驚人的完成時間。「雖然聽起來很難,實際上真的能減輕壓力,」蕭奎斯特告訴我:「一旦你了解可行的極限,就會明白競爭對手不可能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