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費雪、巴菲特、女股神凱西.伍德的投資策略是什麼?私募基金如何創造企業價值?《投資的底層邏輯》一書深入剖析不同投資大師的策略,和其背後的投資思維。隨著時代變遷與科技進步,價值投資的核心理念始終未變,卻在不斷吸收新內涵,這正是價值思維歷久彌新的關鍵。
無論是葛拉漢、費雪還是巴菲特或方舟投資(Ark Invest)的凱西.伍德(Cathie Wood),每個人對價值思維的理解不盡相同。實踐價值思維沒有固定的投資方式,不同投資人會根據自己的價值觀決定想要採取的投資策略,因此了解和掌握投資方式背後的投資思維,遠比了解投資方式更重要。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價值思維在核心思想不變的情況下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這就是價值思維永保活力的關鍵。
▎費雪:長期持有+研究
菲力浦.費雪是成長股投資策略的先驅,被稱為「成長型價值投資之父」。巴菲特早年信奉「撿菸蒂」式的投資,後來受到費雪與蒙格的影響,才形成今天的護城河理論。
費雪非常重視企業的內在價值,與葛拉漢發現價值被低估的企業不同,費雪的投資風格是發現「好的企業」並長期持有,並關注企業的成長邏輯、發展前景、商業模式等,透過企業的高成長性獲得超額報酬。費雪一生沒有持有太多檔股票,但他一旦鎖定某檔股票,往往持有十幾年。費雪從 1960 年代開始持有摩托羅拉,21 年來,股價上漲了 20 倍。
費雪的投資觀點帶出價值思維的兩個基本原則,一是長期持有,二是以研究為基礎。費雪認為企業成長需要時間,長期持有企業股票才能享受到企業高成長所帶來的回報,同時產生複利;另一方面,股價短期內容易受到經濟環境、市場情緒等因素衝擊,短期價格難以預測,短期波動導致股票無法產生長期報酬。然而,挑選出一家具有高成長潛力的優質企業非常難,所以費雪強調在投資前必須詳細研究,與企業的管理階層深入交流,如此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巴菲特:避開快速變化的產業
觀察巴菲特的持股可以發現以下特徵:持有需求永無止境的民生消費品公司股票,買大不買小、買老不買新、買壟斷不買競爭、買輕資產不買重資產 ,買商業模式簡單易懂或日常可以隨時接觸到、產業鏈關係簡單的公司股票。
巴菲特的持股理念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價值思維和需求思維的觀念。巴菲特早年師從葛拉漢時,秉持靜態價值投資思維,後來受到蒙格和費雪的影響成為成長股投資人。在這期間,巴菲特——蒙格價值投資理論逐漸成形,理論中的幾個重要概念包括前面提到的安全邊際、護城河、非連續性、專注於能力圈、集中投資等。
巴菲特的選股標準讓他避開容易快速變化的產業。多年來,巴菲特很少投資高科技股,因為這個產業符合摩爾定律,正不斷快速改變。可能在巴菲特看來,早期的蘋果公司並沒有寬廣的護城河,所以幾十年來他都沒有投資蘋果,以至於錯過了蘋果蓬勃發展的成長期。但他錯了嗎?他沒錯。早期蘋果還沒有定型,也許蘋果產品會像諾基亞、摩托羅拉手機一樣,塵封於記憶之中。但蘋果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只是一支手機了,它代表一個平台,連結著無數上下游企業,有各種服務商,所以巴菲特如今投資蘋果並不是在投資高科技業,而是在投資民生消費產業。儘管巴菲特也認為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對社會有利,但他認為這類破壞會妨礙投資的可預測性。所以比起其他企業,他更寧願投資可口可樂,因為可口可樂不需要創新、不需要變化, 口味不會改變,不需要大規模改造。這就是巴菲特最核心的投資理念。
▎女股神:只投資顛覆式創新
方舟投資執行長凱西.伍德與巴菲特不同,伍德非常信奉顛覆式創新與指數成長,堅持做多科技股,充分發揮動態價值投資思維。方舟投資的網站首頁醒目的寫著:「我們只投資顛覆式創新。」2015 年公司成立後,方舟投資就投資 8、9 檔ETF,橫跨生命、醫藥、太空、人工智慧、自動車等顛覆式創新領域,最成功的投資案是大筆投資比特幣和特斯拉,讓方舟投資在短時間內一舉成名。
伍德認為要做到顛覆式創新需要時間,一項新技術從發明到應用,通常需要 7 年以上的時間,因此投資人必須有耐心長期持有企業的股票。長期投資是區分價值投資思維與其他投資思維的重要關鍵,了解時間對投資的影響,有助於投資人掌握價值思維的關鍵意義。曾經有人把伍德稱為「女股神」,但很顯然,她和巴菲特遵循不同的投資哲學。遺憾的是,隨著近年來週期輪動、經濟成長放緩、政策緊縮,成長股股價開始大幅下滑。但長期來看,專注於發掘最具創新價值的少數公司,無疑是正確的投資策略。
▎柏基集團:持久業績+品牌價值
柏基集團一直信奉長期全球成長股票策略,認為真正的投資是長期投資於少數最具競爭力、創新性的優質企業,並且積極支持能引領世界變革的企業。平均來看,柏基集團持有一檔股票的時間長達 5 到 10 年,短期內的業績爆發並不是柏基集團的目標,可持續的業績成長、恆久的品牌價值與創新驅動力才是柏基集團的關注焦點。
柏基集團認為,投資失敗損失的只是本金,但成功挖掘出一檔成長股,帶來的報酬卻無限大。這種對投資「不對稱性」的信奉,使柏基集團選擇重壓亞馬遜、特斯拉、阿里巴巴等高成長股。這個投資思維與二八定律吻合,也就是說,柏基集團的價值思維是找到最具創造價值潛力的關鍵少數,並以合理的價格投資。
▎私募基金:六步驟創造企業價值
如果說價值思維的出發點是發現價值,那麼最終目標便是創造價值。創造價值是指充當企業成長路上的孵化器,和企業一起成長以創造更大的價值。投資一家公司不僅要關注企業目前與未來的價值,更重要的是要參與公司,創造未來的價值。
目前,全球私募基金在投資後管理 、創造價值等方面已經逐步系統化,不再像 1980 年代時只依靠槓桿或「低買高賣」賺取收益。如今,私募基金在準備投資企業時,從調查階段就開始尋找幫助企業創造價值的方法。在持有股票階段,制定一百天計畫、年度計畫等投資後管理計畫,以量化指標衡量企業績效,推升企業價值。在價值創造上則是在人力資源、數位化轉型、降低成本且增加收入、優化資產負債結構、轉型變革等方面協助企業增值。創造價值的具體方式包括:
第一,人力資源賦能。私募基金,尤其是創投基金,投資後管理最重要的事就是協助被投資公司培養優秀人才,當被投資公司人才告急時,一些基金甚至會派出投資經理參與經營管理。此外,不少新創公司或家族企業常有職能空缺或職能重疊問題, 私募基金就必須大刀闊斧的調整、優化這些企業的組織架構。
第二,數位化賦能。數位轉型不但能提升企業營運效率,甚至能為公司的商業模式帶來重大革新。不少傳統企業透過數位化轉型,迎來企業的「第二曲線」。2015 年,老牌「鞋王」百麗公司曾一度業績下滑,但高瓴資本透過數位化賦能幫助百麗業務重生:消費者走進任何一家百麗專賣店,不管是在哪一雙鞋前面駐足良久,或是試穿哪一雙鞋,這些資料都會被蒐集、彙整並傳輸到後台,用來分析消費者偏好,並為接下來的產品設計與供應鏈管理提供決策的依據。在設計方面,百麗分析上萬個女性足部 3D 掃描資料,研發出最合腳、最舒適的女鞋。同時,不少傳統實體零售商也透過布局電商平台、垂直電商和 O2O,開發出新商業模式、新業態。
第三,成本控制賦能。在私募股權投資領域,巴西 3G 資本創辦人豪爾赫.保羅.雷曼(Jorge Paulo Lemann)把成本控制做到極致。3G 資本透過不斷優化整合、併購重組,花了 30 多年,把巴西一家啤酒廠成功打造成百威英博這家世界級的頂尖企業。3G資本成功的祕訣在於成本控制:收購公司後實施零基預算,也就是每一筆錢都要覆核是否應該支出。最極端的時候,影印機使用人數有多少、每人每年用多少影印紙都要核算。
成本控制賦能在大家都不看好的產業也能發揮作用。投資人向來不太偏愛航空業,但廉航卻能打破航空業不獲利的「魔咒」。廉航的生存法則就在於成本控制,例如,採用單一類型的機隊以節省維修費用,並靈活調度飛機;以點對點的中短程航線為主,以降低重複學習成本並培養客戶忠誠度;由航空公司直接銷售機票,以節省銷售費用;採用精簡人員、提高飛機使用頻率等高效率營運模式。
第四,提升收入賦能。提升收入賦能包括幫助被投資公司推動市場行銷、通路管理、產品訂價、交叉銷售、客戶拓展、地域擴張、產品創新、產品延伸等一系列提升產品銷售的措施。不少被投資公司在由家族負責經營時,管理方式較鬆散,私募基金可發揮專業優勢,協助被投資公司為產品合理訂價,並協助開發新產品。私募基金本身的生態圈以及跨區域投資的優勢,也可以幫助被投資公司開拓新市場、拓展新客群。
第五,資產負債管理賦能。私募基金擅長財務管理,能協助被投資公司優化營運資金管理、資產負債結構,並協助稅收規劃以及退休金規劃等。
第六,轉型賦能。私募基金甚至可以協助被投資公司改變商業模式。例如,把線下業務變為 O2O 業務,把 B2B(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業務變為 B2C(企業對顧客電子商務)業務等。後續的併購整合不但能透過收購帶來獲利,還能帶來規模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