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知名作家丘美珍在新書《工作媽媽學會的事》中分享「智養」觀念,指出教養不該以性別或金錢多寡區分,而應依孩子成長階段調整,從小學的「窮養」到大學的「富養」,培養孩子的心靈富足與優雅氣質,而非一味追求物質比較或炫耀。
可以不足,可以有餘,這是智養的關鍵。
聽到有一種說法,是「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第一次聽的時候,我半信半疑,但經過歲月的驗證,我很確定,恰當的做法,不是以性別,而是以成長的階段來定義,也就是:孩子小學時窮養,大學時富養。
「窮養」是在日常中,過素樸的生活;「富養」是對精緻的文化,具有鑑賞的能力。
素樸的生活,意味著在日常的食衣住行中,在親人的陪伴中,品嚐簡單但有營養的飲食,穿著不昂貴但有質感的衣服,去家裡附近的公園玩而不用去百貨公司。我之前並不知道,這樣簡單的日常,可以為孩子帶來巨大的安定感,直到讀了中川雅也的那本書。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是日本作家中川雅也的自傳作品,描述自己跟媽媽相依為命的成長過程。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段落,是書中描寫小時候,媽媽細緻照顧他的日常。已經跟爸爸分居的媽媽,在飲食店工作,從孩子 3 歲後,就帶著孩子獨立生活。媽媽從來不怨天尤人,在家裡每日用心料理,盡可能為他準備質感好的衣物。
中村雅也說,自己的童年生活,過得素樸,但是因為媽媽的用心,讓他心靈富足,終身不感到匱乏。
帶著孩子一起過素樸的童年生活,讓孩子終身不感到匱乏,是很令我嚮往的境界。我自己也有相同的成長經驗,知道簡單可以造就美好。從那之後,我就決定這樣做,為孩子經營簡單的日常,在這樣的平淡中,因為大人的陪伴,會使得孩子心情安適。
▍長大之後的富養
之前有人質問說:讀文學有什麼用?學音樂有什麼用?我自己的想法是,在人生更成熟的時候,學會鑑賞文學、音樂、藝術、建築,可以增加生活的感性、陶冶氣質,也能與人有豐富的話題,這是大人世界裡,能夠展現個人特色的機會。
法國社會學家布赫迪厄(ierre Bourdieu)對社會階級有細緻的探討。他把人們可以運用的資源,區分成經濟資本、文化資本、社會資本、符號資本,他認為,人的社會地位,取決於擁有多少資本,尤其是這些資本的「總和」。
經濟資本,也可以說是物質資本,是一個人擁有的金錢和財產。社會資本,是指個人在社會網絡中所擁有的資源,例如人脈、聲望、社會地位。文化資本,指一個人所擁有的知識、技能、品味等文化資源,例如學歷、語言能力、藝術鑑賞能力。前述這三項資本,會累積成第四項資本:符號資本,也就是一個人在社會中擁有的聲望,而發揮的影響力。
我一直認為這個社會中的眾人,是「各美其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只要截長就可以補短。在教養來說,也是如此。說到經濟資本,的確,一般家庭比不上世界首富,也不需要比較。但是,論到對人生的富足,引導孩子去閱讀好書,欣賞藝術,我認為那是最好的投資。教導孩子享受在家裡讀一本好書,或是在美術館裡凝視莫內的「睡蓮」,就可以覺得心靈富足。心靈富足的人,外顯優雅,不會受限於這世界吹捧的價值觀。
▍以平常心看待日常生活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通常都在家吃,如果外食,就是在家附近的小吃店,或是帶孩子去夜市邊逛邊吃。熱鬧的夜市,常有類似廟會的氛圍,孩子非常期待這種遊逛的心情。直到孩子大學後,家裡有人生日時,我偶爾會買飯店的餐券,帶孩子一起去慶祝家人的生日,目的是開拓孩子的眼界。
我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媽媽幾乎不外食,每天自己備餐。直到我大學畢業到雜誌社當記者,常有機會參加記者餐會,跑遍了台北市五星級飯店的知名餐廳。吃了很多所謂的高級美食後,我反而覺得,家常菜更合我的胃口,從此可以用平常心看待外面的飲宴。
我也希望孩子能對飲食有這樣的平常心,既能欣賞佳餚美饌,也能珍惜尋常家味。我認為,這才是智養的關鍵。
▍智養要花多少錢?
養兒育女的確很花錢,即使是想要「智養」,想把資源和時間花得剛剛好,也真的不容易。
在台灣,養兒育女直到他們獨立,要花多少錢呢?我在自己創辦的「幸福財女讀書會」對 500 位媽媽做過調查,最多人回答:每個孩子 500 萬台幣。我跟一位長期在記帳的媽媽核對過,她證實了這個數字不誇張。
自從得到這個答案之後,我看著在家裡走來走去的三個大學生,感覺他們身上有一個七位數的隱形鑑價商標 $5,000,000!頓時,覺得自己是千萬富翁,花掉千萬的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