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丘美珍老師曾任財經雜誌總編輯,為了陪伴三個孩子選擇離開職場,投身家庭與教育現場。在《工作媽媽學會的事》一書中,她分享多年育兒與教學的心路歷程,提醒父母別被焦慮牽著走。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也推薦此書,認為對台灣家長而言,是一本誠實又實用的教養書。
文 / 葉丙成,教育部政務次長
記得我剛創辦無界塾實驗教育機構時,正需要一位出色的語文老師,那時候很幸運地遇見了丘美珍老師。美珍老師在加入我們之前,曾擔任知名財經雜誌的總編輯,文筆犀利且深具洞察力。然而,她後來為了更完整地陪伴家中的三個孩子,毅然辭職。
當我們邀請美珍老師兼職到無界塾教授語文課時,我內心充滿期待,也好奇這位從高壓媒體圈轉向家庭教育的資深編輯,會如何教導我們的孩子。沒想到,她的教學方式讓我深深驚豔。不僅能夠精準地引領學生探索語文的美妙與深度,更以細膩的觀察與深刻的關懷,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美珍老師不只是位好老師,更是一位難得的好媽媽。
在這本書裡,美珍老師真誠且無私地分享她一路走來的教養經驗,尤其強調了一個重要的觀點──「不要焦慮」。台灣的父母普遍承受極大的壓力與焦慮,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擔憂孩子未來競爭力不足,因此常常過度安排孩子的學習時間。但美珍老師以她自身的教養歷程,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其實父母不必如此焦慮,也可以把孩子養得很好。
在書中她提到,當年為了讓第一個孩子不要落後於同儕,曾安排密集的補習與才藝課程,但很快發現這並不適合他們一家,甚至造成了家人的不理解與孩子的疲憊不堪。經過反思,她決定放手,選擇順應孩子的興趣與天性。15 年後,她的三個孩子不僅健康平安地成長,更各自找到了喜愛且擅長的領域,學業上也都有亮眼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