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所有媽媽,都應該抱抱自己。
————彭菊仙
★《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作者彭菊仙,陪你面對五十歲後的角色轉換,走一趟自我重塑之路
菊仙之前是教養魔法師,現在蛻變成生命的魔法師了。
————丘美珍 品學堂文化長、專欄作家
★ 青春孩子陸續離巢、鐵打的身體頻出毛病,
慢慢領悟,正是時候拿出陪伴孩子的無條件之愛,
陪伴自己、愛自己,讓熟齡歲月又嗨又精采。
★ 孩子離家,突然沒有被需要的感覺,好失落啊……
你被自己需要都來不及了,還有時間失落?
勤練甩鍋術,責任甩回給大孩子,
目光轉回己身,跟最陌生的自己混熟。
★ 每天如陀螺般團團轉,身體突然大亂了……
愛拚真的不會贏,健康才是全部。
學習踩剎車,慢慢於每個當下。
抱著悠閒之心學習新事物,才能噴發幸福荷爾蒙;
靠紀律運動太難,為樂趣而運動,只需愛玩的心。
學著無條件接受、愛著任何狀態的自己。
★ 面對50+,你要……
養生先養心,繁瑣之事過眼而不留,不再耗損能量;
夫妻都需練習獨處,相伴不寂寞,獨自一人也精采;
保留朋友清單上的「搖滾區」,衰老人生不悲摧。
刪除浪費記憶空間的糟心事,餘生,只夠存放美好。
【專文推薦】
王蘭芬 作家
丘美珍 品學堂文化長、專欄作家
【溫暖推薦】
丁菱娟 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
丁宜庭 台北市國際排舞協會理事長
方識欽 未來健康研究院院長
主動脈 醫師
沈邑穎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林靜芸 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夏韻芬 財經節目主持人、作家
張美蘭 (小熊媽)親職/繪本作家
楊月娥 資深媒體人
鄧惠文 作家、精神科醫師
(按姓氏筆畫排序)
✶養護身心第一步:少思
✶我等年紀,凡事都不必勉強,就連「服老」的速度都是。
✶人生最幸福,只有簡單四件事:吃得下、睡得著、拉得了、笑得出來。
✶瀟灑拋下無謂包袱,擁抱老天爺給的「人設」,和自己所有先天條件甚至後天塑造握手言和。
✶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自己,不管要扮演什麼角色,先做好原來的自己就好。
✶面對長大了的孩子,爸媽必須當水,練就如寧靜之水平面,不隨意起波瀾,靜觀一切變化,有本事沉澱與等待。
✶「老媽子症頭」無法藥到病除,唯有早一點學會狠心、耍笨、比懶。
✶父母對孩子的「憂慮」,是穩「賠」不賺的賭注,適度切割,改為「相信孩子」與「祝福孩子」。
✶把握老前最活躍的時機,在人生清單裡多栽培一、兩個有趣的新哏,不只活化肌膚,整個後半人生都將生機盎然。
✶夫妻是各自一個圓,每個圓都必須投資時間,已逐漸適應「自我運轉」模式。
✶老夫老妻,彼此從身體到心裡都摸透透,沒啥好說,那麼,就好好地手牽手,慢慢走。
✶熟齡空巢的浪漫,是在老伴親手做的家常羹湯裡,大眼毫不設防地瞪著小眼。
✶擁有在一起便能毫無顧忌互倒垃圾、互相取暖、互相比慘的朋友,等於直接給大腦下指令放送滾滾多巴胺。
✶放大所擁有的,專注於當下正享用的,我們就是那人外人、天外天。
✶老後孤單但不寂寞的偷吃步:好好蒐集並妥放生命中雋永可貴的每個人、每件事、每一刻。
【齊聲讚譽】(摘錄)
菊仙老師以自身經歷,緩緩地寫下這個過程。她自己面臨了身體的變化,與小孩相處間的反思,還有她愛自己的方式,是一部溫柔又真實的書籍,值得收藏。
——丁菱娟,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
對熟齡者來說,運動在生活中就算排不上第一重要,也絕對排第二,但很多人可能跟菊仙一樣,因找不到樂趣而難以堅持。來看菊仙怎麼找到天命運動,重拾活力!
——丁宜庭,台北市國際排舞協會理事長
去過了醫院、學過了電腦程式、上過了健身房,最近落腳在舞蹈教室。第二人生像一塊原木,直歷歷地擺在眼前,作家還在雕塑,期待她一刀一斧地跟我們繼續分享。
——方識欽,未來健康研究院院長
現代人面臨年老開始莫名恐慌,本書是個「身心安定劑」,在作者的幽默手筆之中,提供了與自己和家人的和諧相處之道。
——沈邑穎,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本人做為醫師,門診經驗相關困擾的病人很多,肯自曝症狀的人很少,有能力生動敘述過程的人更少,本書絕對是最棒的指引!
——林靜芸,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我是因為腿傷而出現「多麼痛的領悟」,大家可以無痛找到忽略的自己,只要看菊仙這本書,找到善待自己的心法跟態度。
——夏韻芬,財經節目主持人、作家
菊仙大姊告訴我們如何育兒、如何與青少年過招,現在連空巢期的問題,都幫我們寫好了解決方案!同樣有三個男孩,菊仙一直都是我的好榜樣。真心推薦孩子長大的人,也來讀一讀這本好書。
——張美蘭(小熊媽),親職、繪本作家
養兒育女責任完成,我不再只是媽媽、太太、媳婦,我屬於我自己。即使下坡也要快樂走,不疾不徐看看人生的風景,接受身體轉變,情緒也要轉念,閉上眼、微微笑、深呼吸,我們都要對得起自己。
——楊月娥,資深媒體人
推薦序 原本已經寫好遺書的50+更年期婦女的回春之路 王蘭芬
推薦序 從教養的魔法師,變成生命的魔法師 丘美珍
齊聲讚譽 丁菱娟/丁宜庭/方識欽/沈邑穎/林靜芸/夏韻芬/張美蘭(小熊媽)/楊月娥
自序 熟年練習:從原本的角色出走,踏上重新探索自我之路
另闢舞台/身體大亂/挖掘潛能/勤練甩鍋術/學著說再見
第一部 步上空巢列車,才發現最陌生的原來是自己
01 孩子長大了,應該先放個鞭炮
母子車也能騎出空巢/空巢列車啟程/看見自己的需要
02 孩子長大了,我們就是空氣、陽光,和水
北風與太陽/如水般無形
03 老媽子做到死,年輕人廢著活?
老媽子病非一朝一夕養成/你不狠,兒女就啃/擺脫老媽子宿命
04 大媽的另類身教:慢慢來,比較快
名副其實的菊「仙」/慢慢於每個當下
05 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何不送上相信與祝福?
單身宅宅才是主流?/新世代的變奏人生觀/關於放手這件事/把偶爾回家的成人孩子當客人
06 老人家學獨立,靠女兒學得慢,靠兒子是保證班
不安慰別人就是最好的安慰?/雄性洞穴時間/「句點王」與「句點天王」/男人宿舍栽培出獨立老媽
07 終有一天,我會活在兒子們的心裡
走雄性路線的怪奇母親節禮物/實用至上的選禮標準/其實只要一句「媽媽,母親節快樂」/感恩是兒子自己的人生功課
第二部 多麼痛的領悟,健康,才是我的全部
08 多麼痛的領悟:愛拚真的不會贏
超載滿格的超人菊仙/快意人生風雲變色/生病的人沒資格談尊嚴/不肯放慢腳步,身體會忘記怎麼煞車/感謝病老前的防空演習
09 小紅一走,小婦人終成大腹人
關於小紅這個老朋友/希望她來,還是不來?/小紅一走,小白、骨密全跟著走
10 後半人生人氣必殺技:快手搶掛名醫
晉見名醫,備好點心當成半日遊/生病還有時間唉唉叫也算是奢侈
11 丟掉偶包,愛上真正的自己
沒有瑕疵品,只有獨一無二的自己/接受老,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12 五十歲後我出去一下
放下媽媽、太太、媳婦角色做自己/拋夫棄子四十天/朝聖路上面對自己的心結/身體超累,心反而澄澈/走完朝聖之路,天下已無難事/轉變、和解,與放手/媽媽顧好自己,一切才會好
13 婆婆教會我的事:晚年走好命始於六十而耳背
心隨境轉,日日是好日/裝聾作啞背後的哲理
第三部 拿出陪伴孩子的無條件之愛,好好愛自己
14養生,就是把自己活成一頭簡單而快樂的豬
你是怎麼保養的?/七種傷害身心的劇烈情緒/想了也沒用,那就別想了
15 把自己變不見,才可能變成一頭簡單而快樂的豬
小孩子是「把自己變不見」的高手/找出無我的密技/縮小自己,進入「全景效應」/找棵樹來抱抱你
16「吉霸婚」!只要知道有個人始終在身旁,就很好
我泥中沒有你、你泥中沒有我/婚姻不是全部/銀髮熟女熱力四射/退休男士謹防淪為大型廢棄物
17 老夫老妻就是一輩子相愛相殺
繁星與太陽/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什麼都不必說/老夫老妻耍寶練肖話,才是歲月靜好
18 再怎麼斷捨離,我都需要酒肉朋友!
誰說人生不要交酒肉朋友?/珍惜「蛋黃區」朋友,注意「蛋白區」升值行情
19 見不得人好,不如見得自己已經很好
深沉的滿足,來自於心安理得/學著「見得別人好」
20 半百人生的探索幸福之旅
抱抱男孩媽媽/重新分泌幸福荷爾蒙,終結低盪生活/文科老生學寫程式,刺激生存迴路/從太極拳課、健身房逃走/我的膝蓋撐不出半馬人生/渾然天成的舞棍
21 人生後半一路道謝道歉道愛,才能一路珍重再見
變成阿拉丁神燈的老媽/此情可待成追憶,所幸當時不惘然/瀕死微體驗/打開人生恩怨事件簿,一筆筆勾消
文/王蘭芬,作家
我這邊說的回春不是什麼面容逆齡喔,而是找回自己身心的春天啊。
認識彭菊仙是她面臨嚴重更年期症狀的時期,2020年我兒子跟她小兒子剛好進入建中同一個高一班級,而且就坐隔壁。誰能想到,家長日那天,小小的教室裡居然並肩坐了兩位大作家。(咳。)
書中她所提到的一切,我皆眼睜睜目睹,只是沒想到菊仙為了這許多人都默默忍受折磨的症狀,下了如此大工夫去尋找原因與做研究,還因此寫出一定可以幫助很多人的精采好書。
一開始是心悸與失眠,看著她從一個出場必光鮮亮麗、自信飽滿的知名親子作家,逐漸脂粉不施,變得憔悴嬌小(因為不敢穿高跟鞋了);從我追著她問如何教養,到她追著我問更年期會有哪些問題。某天她慘笑說:「心臟實在太沒力,怕猝死,我連遺書都寫好了。」
40多歲開始也有著各種莫名不舒服的我,真的比誰都懂她在說什麼,我何嘗沒跟老公小孩交代過遺言呢(喂)。只能抱抱她,跟她說:「雖然心臟亂跳很可怕,但醫生跟我說我一定不會猝死,這樣能安慰到你嗎?」
顯然是沒有。菊仙仍舊是那個著作等身、演講滿檔的心靈女強人,雖然暫停所有創作活動,血液裡還是流動著追求真相的熱烈因子。讀書、看醫生、訪問,無所不用其極想找出身體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讀到名醫對她說:「想要治好你的病,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請你換一顆腦袋。」我真的大笑。
文/丘美珍,品學堂文化長、專欄作家
菊仙是我大學學妹,我認識她多年。她跟我一樣是三個孩子的媽媽,不一樣的是,她是「三個男孩」的媽媽。這意味著她直接面對(對媽媽來說)最艱難的教養挑戰。
為了學習如何教養三個男孩,她研究各種教養理論,把蒙特梭利帶入家中,用心記錄孩子的日常與成長。她過去寫作的8本教養書,就是她教養的成績單,如此深刻、富有創意,在在驗證她的教養理念和成果。如果媽媽就像家裡的魔法師,菊仙可以說是功力最強那一級了。
幾年之後,孩子長大了,媽媽自由了。但昔日的魔法師卻失去了力量,這大概就是過去這4年菊仙的處境。她的人生好像突然走進暗黑的低谷,身心都面臨前所未有的低潮,令人擔心。
看到這本書,我終於鬆了一口氣。菊仙的魔法回來了!她重新發現自己、了解自己、照顧自己,並且以全新的智慧善待家人。菊仙之前是教養魔法師,現在蛻變成生命的魔法師了。
作為讀者,我感謝菊仙如此執著,為50+生命找到新出路,因為,我們都需要。
「生命會找到出路」(Life will find its way)這句話,源自30年前「侏羅紀公園」這部電影,但我看完菊仙的新書才頓悟,原來,重點是「找」。並不是生命「自有」出路,或是生命會「等」到出路,而是,一個困頓的生命,要想方設法,找到自己的出路。
這本書就是為自己的生命找到出路的故事。雖然字裡行間帶著幽默,但是,我們都能感受到那曾經的苦楚。有一次跟菊仙聊天,我說:「其實中年是人生的第二個青春期。」同樣會經歷荷爾蒙的劇烈變化,同樣會感到前途茫茫,同樣會質疑自己是誰,能做什麼。最重要的是:同樣需要家人和朋友的陪伴。
親子作家,隨著孩子陸續成年,書寫主題從親子教養轉向熟齡生活。曾在陪伴3個男孩度過風暴青春期時,同時和自己難纏的更年期交戰,更罹患重度自律神經失調,才幡然覺悟愛別人愛得太用力,卻忘了愛自己;前半生過得太認真,方知放空耍廢、不勉強自己,才能在熟齡路上穩健暢行。
2024/02/29
BBP482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套色
9786263556416
256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