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五十歲後我出去一下》作家彭菊仙分享,我曾有過三次鮮明的空巢感上身,空巢必須由外而內、從形而下至形而上、從物質到心靈,層層掏空,才會從不習慣、不甘心、不知所措,調節至認命、知足、感恩、惜福、隨緣自在的「師兄師姊等級」之和諧空巢人生。
空巢不是一夕之間發生的。就像地球大滅絕,要發生很多次,一次淘汰一群生物、摧毀一個部分,直到地球自己平衡出一個全新世界;空巢,也必須由外而內、從形而下至形而上、從物質到心靈,層層掏空,才會從不習慣、不甘心、不知所措,調節至認命、知足、感恩、惜福、隨緣自在的「師兄師姊等級」之和諧空巢人生。
我曾有過三次鮮明的空巢感上身,從「無機體」層次、到「有機體」層次,再到「靈魂體」層次。
圖片來源:Pexels
第一次是在十多年前,從一個無生命之機器體引爆。
某天,一陣秋風習習,我正感快意,碰地一聲,跟著我春去秋來十多年的腳踏車竟不解「風」情地應聲倒地,本已滿身風霜的它,可真成了名正言順的破銅爛鐵:落鏈、座椅彈開、龍頭歪斜、車鈴炸裂……。
跨前一步定睛細看,前座支撐娃娃椅的欄杆整個大斷裂!恍惚間,我才注意到車子居然還有個早就人走椅涼的「娃娃椅」。我的車居然還有娃娃椅!
記得老大二年級、老二大班的某一天,當我一前一後載著兩個大娃娃吃力前行時,這台原本堅固耐操的腳踏車就曾以「爆胎」的激烈行徑向我抗議。於是,我改成載大班的老二以及三歲的老么。當時二年級的老大自此被迫走向獨立。
一轉眼,爆胎事件再度重演。於是乎,老二也跟著走向獨立的命運。再一轉眼,三小子都不再是娃娃椅上的娃娃了。
我開始騎著空蕩蕩的母子車去買菜、繳費、買麵包、辦一些亂七八糟的雜事。每天,它的左右把手都被我掛滿了青菜蘿蔔鮮魚排骨各式雜貨,車籃裡也塞爆了牛奶醬油蠔油沙拉油。此老土車,任勞任怨、任重道遠、鞠躬盡瘁。
然而,它開始不斷鬧彆扭,一下子落鏈、一下子漏氣、一下子龍頭不穩,又飽受日晒雨淋,終於,它奄奄一息,肝腦塗地。我非但不疼惜,反而心中大喜。
牽著老土車走進單車行,沒想到,老闆劈頭便喝道:「你這個『娃娃座椅』沒在用了就整個拆掉啊!我幫你把主要座椅換一個新的,然後,龍頭調一調,落鏈上一下,再換個新的車鈴,其實,你這台車還很好用啊!根本不用換。」
手非常癢的修車控老闆開始敲敲打打、扭扭又轉轉,未久,就把車推還給我:「喏!還好騎得很。拿去,四百塊就好。」我的臉上三條線,無奈又踩上「功成卻不能身退」的車。
天啊!這車、這車、這車是我的嗎?娃娃座椅拆掉了、整個前座空蕩蕩,沒了娃娃椅卡住我的大腿,我的雙腿晃來晃去、頓失依靠,整個的不習慣,整個的不自在,怎麼那麼難騎啊?多麼希望娃娃座椅依然存在,繼續讓我的雙腿被制約、被牽絆。
原來騎母子腳踏車騎久了,也能騎出「空巢期」。但,沒有孩子之前,我本來是優游自在騎單人自行車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