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親子作家彭菊仙新作《五十歲後我出去一下》分享,孩子陸續離巢、鐵打的身體頻出毛病,慢慢領悟,正是時候拿出陪伴孩子的無條件之愛,陪伴自己、愛自己,讓熟齡歲月又嗨又精彩。
《五十歲後我出去一下》這本書在3年前就簽約定案,當時我的兒子們一個個踏入青春期,每個人從早到晚神龍見首不見尾。我在空蕩蕩的屋子裡,突然發現多了一個非常不熟的人物,那就是多年來沒時間好好關照的「我自己」。於是,和(天下文化)出版社討論,乾脆將書名訂定為「最陌生的是自己」。
然而,每當打開電腦準備書寫時,卻腦袋空空、電流怠速,連走進廚房做幾道變不出花樣的家常菜,動力都強得多。只要冰箱備有好料,手殘愚婦也端得出能填飽肚子的菜餚。但巧婦實難為無米之炊,我跟自己實在太不熟,到底要寫什麼呢?端坐電腦前老半天,也只剩面有菜色。
硬逼自己生出文字更與過去我寫作時滿滿心流的狀態截然不同,因之,我對這本「最陌生的是自己」的感覺愈來愈陌生,幾乎快被拋出腦後。
然而,老天爺似乎沒忘記這本書,三年多來,祂對我的生命精心布局,接二連三發生了幾件關鍵事兒,讓寫作方向豁然明朗,甚至加速勾勒出寫作大綱,《五十歲後我出去一下》這本書於焉自己生出骨幹、長出血肉,最終長成它自己要的樣貌。
圖片來源:《五十歲後我出去一下》
另闢舞台
第一件事是:我賴以展演自我的最重要舞台被拆了!
不知道N年前的哪一天,我在臉書貼過一張小寶寶洗澡圖,Meta不知何故心血來潮,其靈敏的AI機器人來了個突襲檢查,我居然被判定為「兒童性變態者」,申訴百次無真人搭理,從此不僅打不開個人臉書頁,也無法進入經營多年、好不容易培養出好幾萬名粉絲的親子專頁,整個網頁瞬間凝結,如僵死化石。
沒了親子教養粉絲專頁可隨時暢所欲言,等於毀了我的行動講堂。要重搭一個場子嗎?想想,我在「親子教養」領域摸爬滾打了十幾年,該講的都講得差不多了,盡談老哏,火花難再,即便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也實在很想換個方向。
終於,在某場直播,我毅然決然確立了不再以「教養」做為寫作主軸。那天,我和另一位老師搭檔直播,知道她的年紀都可當我女兒時,立刻領悟到:教養的理論隨時代不斷更迭,我經歷了老派的「勇於管教、賞罰分明」,到「管教」二字被教育部明定為不合時宜,再進到「阿德勒心理學」,這兩年更進到「薩提爾對話」,我一路熱力學習、努力追趕,是因為自己也樂於實際運用。如今,孩子都大了,就讓給他們去追趕自己的人生法則吧。
直播到一半時,我居然脫稿而出:「我看呢,親子教養這一塊,跟所有領域都一樣,該是『世代交替』的時候了!」
身體大亂
第二件事是我進入更年期,身心產生劇烈變化,且罹患難以治療的重度自律神經失調。我見識到「以前你怎麼對身體,現在身體就怎麼對你」的現世報威力。雖極其克制,卻還是忍不住花了極大篇幅描述「身體對付我」的全新殘酷經驗。
我甚至無法克制我歐巴桑的真本性,那就是比一般人十倍囉嗦的苦口婆心,不斷不斷在文章中現身說法以警示讀者、見縫插針以激將讀者。畢竟,這3年身心的煎熬比諸一級疼痛的3次生孩子經驗,有過之而無不及,且完全扭轉了我對生命、對工作、對健康、對人生的所有態度,我覺得老天爺就是要我這個陪伴父母讀者的角色再次站出來,好好高掛警燈、強力閃爍。
老實說,若是我的人生經驗裡缺了「身體對付我」的這一塊,我可能真的必須暫時封筆,因為人生的轉捩點無從發生,後半人生哪有什麼體悟值得說嘴?人生沒有白走的路,連生病都是啊!...(全文未完,擷取自《五十歲後我出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