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暢銷作家綠君麻麻推薦美珍老師新書《工作媽媽學會的事》以真誠筆觸書寫,分享她從職場媽媽、全職媽媽到重返職場的教養歷程。透過實例與情感描寫,帶領父母在錯誤中學習、在愛裡成長,找回對教養的信心與溫柔,成為孩子堅實的依靠與榜樣
文 / 林俐君(綠君麻麻) 作家、閱讀推廣者
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一路走來,我深知教養之路並沒有標準模式。太多的時候,我們在育兒現場徬徨、試錯、懊悔,再重新站穩、擁抱改變。而這本書,正是陪伴我們在迷霧中前行的那盞溫柔的燈。
美珍老師以「為母的藝術」為起點,帶領讀者回顧她做為職業媽媽、全職媽媽再重返職場的心路歷程。她的筆觸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更多的是一位母親貼近生活的真誠與柔軟。書中第一部〈不要恐懼,成為父母〉,一開頭就說明了她寫這本書的初衷:她告訴大家,當父母是現在進行式,是一個逐漸累積的過程,也就是「我們如何在錯誤中學習,在愛裡成長」。這樣的開場,像一個深呼吸,也像一雙溫暖的手,撫平許多爸媽心中對「不夠好」的焦慮。
我尤其喜愛第二部〈不要憂慮,善用教養的十大助力〉。這一章節以十個主題展開,每一則都不只是理論,更有故事、有畫面、有情感的波動。其中提到「能撐起手足的,是父母」,讓我深有同感。在我們家,兩個孩子的個性大不相同,互動千變萬化,有笑有淚,而我們夫妻倆的情感穩定,就是孩子彼此建立連結的橋梁。父母如何愛,孩子就如何學會去愛;父母如何吵架、如何修復,孩子也會學去處理自己的情緒與衝突。教養的每一步,都是在為未來的孩子打造內在風景。
美珍老師認為和每個孩子獨處非常重要,為了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她特別安排了一個接送距離較遠的英文班,為的就是能夠多些時間和排行老二的女兒獨處。讀到這裡讓我非常感動,即使忙碌,美珍老師也會想盡辦法,擠出一點時間,用陪伴來增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