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台灣的低薪現狀多少反映了社會的均貧現況。
有人認為,台灣的大學畢業生每月起薪多年來維持在台幣22K上下。這個講法為人詬病,其正確性雖然有些質疑,倒也未必全無所本。雖然近來的調查,有指起薪點已調高為27K,仍屬低薪,就暫把22K當個低薪的代號吧!
22K釋疑
有報導,畢業生起薪雖低,但是並沒有將額外項目的經常性薪資包括在內,若計入年終獎金和其他津貼,月收入可再加六、七成。又有人說,台灣的生活花費低,所以較低的薪水並不影響日常生活。也有人說,雖然許多人號稱擁有大學學位,其實名實不符,把22K看成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起薪,統計上有誤導之嫌;表現好、專業性強的名校畢業生,年薪或許可達百萬。
還有人指出,如果誰對22K不滿,不必屈就,天下之大,沒人逼你接受。更有資料顯示,許多辛苦的高薪工作,譬如以月薪75K招聘遊覽車司機及以85K徵求汽車廠高級技工等優渥職位,乏人問津;郵差外務起薪可上看50K,然而年輕人嫌工作太累、位階不高,反而寧可按月收下不滿意的22K。先進的社會裡,高薪與大學學位未必劃上等號,也不必劃上等號。可是在台灣,擁有大學學位的年輕人,即使沒有學位所該代表的能力,也不肯屈就有失顏面的正當高薪職位。
暫且把各種疑問先擺在一邊,假設年輕人拿到手上的,確實是不痛不癢的22K。如果進一步解析,可以發現,低薪現狀多少反映了社會的均貧現況。
學非所用
菲律賓掛著大學牌子的畢業生,充斥街頭,品質良莠不一,甚至有醫學院、MBA畢業生說著流利英文,接受微薄的待遇,外出香港幫傭者。台灣22K 一說,源於高教理盲,民眾五味雜陳、自我陶侃,頗有步上菲律賓劣質教研的軌跡,而具學非所用的雛形。博士種菜開餐館、學士碩士開小吃店麵包店,人各有志,偶一為之,沒有問題,不值得特別討論。可是新聞與電視台抓住機會,一再誇張轉述,好像都是些了不起的事業。難道沒有其他創新的年輕企業家值得報導?
普遍鼓吹低薪
早期台灣公務員的待遇差。即使今天,與香港相較,台灣公務員的待遇也不高。香港司、局長的月薪約港幣三十萬;而台灣部長級的官員月薪只有台幣十九萬,僅略高於香港資深科員級的薪水。你也許想說,台灣公務員的退休福利好,但是仍然比不上香港公務員的退休福利。
台灣的大學教授月薪台幣十萬出頭,也被批領高薪。這個數字僅及美國同等級教授薪資的四分之一,香港的五分之一,韓國的二分之一,甚至與大陸先進大學的教授相比,連三分之一都不到。至於台灣國立大學校長的薪水則連美國大學校長薪水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理髮師的故事
有這麼一個理髮師,剪髮的原則是以最短的那一根為準。若不小心把一根較長的頭髮剪得比短的那一根還短,這根頭髮就成了他的新標準,必須把所有的頭髮重新剪短。
卻不知,他一再犯錯,於是一再地調整,並不斷設下短髮的標準,直到他最終給客人理了個大光頭。當然,光頭的客人不會高興。但是理髮師卻達到了他設定的理想目標。理髮師的故事就像是剪(減)了台灣百業的工資一樣,往短少的那一根頭髮看齊,往短少的薪水調整。
低物價的訴求
低價的現象如今蔓延到各行各業。漢堡加價,鳳梨酥調價,出租車漲價,油電價因全球原油價下降而減幅不夠,都被給狠批了一番,社會上形成一股逢漲必反的風氣。
難道從事以上百業的商家、服務行業、教育行業就不該因應成本上漲而調整他們的價格嗎?
難怪在一味追求低價的風氣下,有夜市商家使用廉價地溝油、假醬油、假米粉、死豬肉、髒的有機蔬果做成低質食品,混人耳目。追根究底台灣的食安問題,可以看到貪便宜貨的影子。
大家抱怨自己薪水低,但又要求「便宜又大碗」,不願餐飲服務業主有錢可賺,凡此種種,已成通例。同理可證,難怪別人也不想見到你坐享較高的待遇,結果是小心眼的「嫉富」,落得個均貧的下場,就像理髮師手底下的光頭一樣。全民共享低薪,求得閉門自得的安心,卻又不肯安貧樂道。
如果大家都鼓勵並設法為他人調整薪資,不就達到多贏的地步嗎!
數位編輯整理:邱千瑜
Photo:Sakeeb Sabakka,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