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無法自己管理現有的一切,學習如何自制的人,只會讓自己的負債愈來愈多。
安排好用錢的優先順序
小時候,我們都曾為了該怎麼妥善運用那一丁點零用錢,而傷透腦筋吧?「到底該買一個一百日圓的零食,還是買五個二十日圓的零食比較好?」或是「我想要買某個遊戲軟體,還是把零用錢全部存起來吧!」因為不是想要什麼、就能買什麼,所以當前只能先忍痛放棄某樣東西,等到有機會的時候再來買。
用錢的優先順序因人而異,也與個人的價值觀有關。如果是孑然一身,賺的錢自己花,只要自己一個人天人交戰就好(雖說如此,但已不像從前那樣只是為了買零食或玩具而煩惱,而是多了保險費、房租,以及其他無止境的欲望)。
然而,換做是夫妻,或者一家子生活在一起,情況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我可以暫時先不買。」
「不行,不買的話我會有點麻煩。」
「既然他可以買那個,我也應該可以買這個吧?」
每個人都有自己可以讓步與不能妥協的部分,最迫切的工作便是彼此協調溝通。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過程中難免有爭執,也一定會產生衝突。但既然都是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的一家人,這是無可避免,必須想辦法解決的重點。
例如爸爸喜歡音樂,說什麼也無法阻止他買CD與聽演唱會;媽媽愛看外國影集,肯定不願意終止付費頻道的契約;兒子對游泳有興趣,也不想停止每個星期的游泳課。
可是家裡的收入有限,不可能滿足每個人的需求,大家只能稍作讓步、互相遷就,這就是所謂的家庭生活。如果能通過這項考驗,往後遇到類似問題就會輕鬆多了。
精簡欲望,知足常樂
換個角度來想,這份家庭內的溝通協調作業,就是認清自己的人生中,哪一項支出才是最需要的。同時也是認真反省、為家人著想的絕佳機會,對自己來說什麼才是重要的、什麼又是可有可無的,並乘機了解每一位家人的目標與人生理想。
一項開銷是大是小,取決於它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有些開銷也許不得不全數刪除,可是如果能試著採用其他形式,縮小規模讓它維持下去,多少能減少彼此間的不滿。
以孩子上游泳課為例。聘請曾經參加過奧運的選手來當教練自然無妨,但是每個月的學費應該會貴得令人卻步。如果有心成為游泳選手,那就另當別論;否則的話,也可以選擇價格合理,由市民游泳池開設的游泳教室。
再舉個例子,愛看漫畫的丈夫老是花錢買一大堆漫畫書,若是為此傷透腦筋,不妨勸丈夫改用租的,有些租書店甚至還提供線上租閱的服務,書架也因此顯得清爽許多,可說是一舉兩得。
這段過程,便是找出最適合現況的生活需求,對於自己的生活習慣或嗜好,能捨棄的就捨棄;想保留下來的,就將它精簡到能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即可。如果有些需求怎麼也難以割捨,增加收入也是一種方法,不過對於欲求不滿的人來說,即使收入增加了,依舊填補不了無盡的欲望。當欲望愈大,愈無法感到滿足。因此,最重要的是「知足常樂」。這也代表了簡樸生活的意思。
請大家試著訓練自己管理現有的一切,學習如何自制。做不到這一點的人,只會讓自己的負債愈來愈多。
摘自《省錢,照樣過好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