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四臣湯有開胃健脾的作用,因此有人主張既有「神」效,那從「臣」升官晉爵為「神」又何妨?
魚夫手繪四臣湯。
台北南昌路夜巿有家「汕頭劉記四神湯」是我的最愛之一,不過每回去都忍不住想告訴老闆您的店招有些爭議。
首先是汕頭似乎沒有四神湯。台灣許多小吃都聲稱從汕頭渡海而來,為此我還特地飛往中國汕頭一探究竟,非得理出個頭緒來不可。初步觀察,得到幾項小結:
其一、汕頭沒有「汕頭意麵」,只有乾麵。那為什麼在台南會特別強調「汕頭意麵」?有可能是受福州意麵的盛名所影響,不是只有你福州人會做麵,我們汕頭來的更有本事,所以汕頭意麵就是汕頭人做的麵,在府城要統統叫意麵也可以啦,誰怕誰?
其二、沒有「汕頭沙茶火鍋」。汕頭人善製沙茶,但當地人吃火鍋基本上是不用沙茶當沾料的,反而像台南吃牛肉火鍋,涮兩下即可入口,純嚐其鮮味,無須佐料。
其三、汕頭有魚麵,實則不在汕頭巿內,而是鄰近以魚丸產品出名的達濠最為道地,但沒有「魚冊」,一種外貌如長方形書冊般的魚漿食品,這純粹是汕頭人移民到台南後的創作。
那汕頭有無「四神湯」?我待在汕頭調查時未之見也,詢之住在當地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的台商朋友,也說沒聽過。
然而劉老闆先祖如是來自汕頭,那用「汕頭劉記」亦無妨,歡喜就好,可解讀為汕頭人來台灣做出來的四神湯。
只是這「四神湯」也不對,應為「四臣湯」。 四臣是一帖主補脾健胃的漢藥配方,由蓮子、芡實、淮山、茯苓四種藥材組成。這一味傳聞是給乾隆下江南水土不適時調理身子用的,侍奉龍體只能俯首稱臣,因此「四臣」乃又有諧音「事成」之意,服後百病消除。
台南「鎮傳四神湯」的老闆正在烹煮四「臣」湯。
「四神湯」傳至台灣,美食家唐魯孫有段文字記載:
嘉義早先中央巿場有一家中藥鋪益元堂,門前設攤專賣四臣湯,因為老闆開中藥鋪,四臣湯是遵古法炮製,現在仍叫本名四臣湯的,恐怕祇有益元堂一家啦。根據嘉義報業先進林抱說:「益元堂老闆,原本是船員出身,因為整年在海上作業,餐風露雨,飲食不調,得了脾氣虛胃弱的病,終日飲食不進,病況垂危,有人傳他一個偏方,每天早晚飲後喝一碗四臣湯,而且要連渣子一併吃下,過了一個多月,居然胃口大開,漸恢復健壯。他知道過分勞苦的人得這種病的比比皆是,於是從此發心,濟世救人⋯⋯
因為四臣湯有開胃健脾的作用,台灣許多小食攤,諸如米糕、碗粿等糯米做的都兼賣此味,搭配起來也果真「四配」,這是先民累積料理經驗後的保健之道,因此有人主張既有「神」效,那從「臣」升官晉爵為「神」又何妨?
台南鎮傳四神湯,要摻什麼料可以自己決定。
說實在的,不過吃碗「四神湯」罷了,還要聽冬烘先生說書,這可要胃痛溢赤酸了。莎士比亞有句名言:What's in a name? 本意是玫瑰叫不叫玫瑰,還是一樣芳香嘛。名字重要嗎?這我可保留部分立場,子曰:「必也正名乎!」我寫飲食不是為了要當美食家,其實個人財力、體力也有限,只不過我極不願吃來歷不明的東西,也想為今後有能耐建立台灣飲食文化主體性的朋友鋪點論述的底子罷了。
用影片記錄汕頭劉記四神湯的影片和大家分享:
台北市劉記四神湯
【店家資訊】
◆汕頭劉記四神湯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二段2巷 (南昌路夜市)
◆鎮傳四神湯
地址: 700台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二段365號
電話:06 220 9686
數位編輯整理:陳怡琳,陳子揚
Photo:魚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