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一九九○年以前,如果從忠孝西路往南走向重慶南路,在一段十八號的地方就會遇見「臺灣書店」的門市部。
一九九○年以前,如果從忠孝西路往南走向重慶南路,在一段十八號的地方就會遇見「臺灣書店」的門市部。這四間寬的紅磚建築,有著美麗的仿巴洛克式風格門樓,在日治時期更是連續性的從重慶南路頭,一直往總督府方向延伸,左右爭奇鬥豔,彷彿走在歐洲的街道上,美不勝收。
一九一一年臺北城發生了一場風災大水,街屋倒塌三千多間。總督府採納了臺北廳長井村大吉等人的建議,趁機進行大規模的市區改正計畫,責成野村一郎統籌所有事宜。
野村一郎於一九○四年一月十八日出任臺灣總督府營繕課長,職司全島建築事業,並擔任總督府廳舍建築設計審查委員,及新建工程工事主任、市區計畫委員等。他的經典作品現在仍然看得到的,還包括襄陽路的國立臺灣博物館(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台北賓館(原臺灣總督官邸)等。
一九一二年起,野村著手進行家屋改建設計,當時先確立兩大方針:一為道路寬度的制定,府後街(現館前路)較為寬敞,為十.八公尺,府前街(現重慶南路)則為九.三公尺;其次為規劃人車分流的「亭仔腳」統一為寬兩「間」(三.三公尺),並率領所有技師、技士日夜繪製街屋工程圖,焚膏繼晷在半年之中完成。
所有工程為避免個別委託營造業者承包造成品質良莠不齊,乃委請「臺灣建物會社」與由三十二名「請負」(包工營造商)會員所組成的「臺北土木建築請負人組合」進行磋商,並解決向臺灣銀行低利融通貸款周轉等問題,最後總計融資七十四餘萬圓,興建家屋兩百三十三戶,成為殖民地都市更新計畫之標竿。從此不只臺灣各地市區改正計畫紛紛仿效,一九二三年關東大地震之後,東京的重建更是派人前來取經。
臺灣書店現已成一家商旅。
八○年代初,我來台北念大學時還看得到臺灣書店。印象中,正面欠缺保養已破舊,紅磚乾脆塗上斑駁的水泥,後頭的房子改建現代樓房,亭仔腳堆滿雜物,寸步難行,不知這原是情繫戰前、戰後兩代學生最大的教科書門市部。
臺灣書店前身為日治時期的「總督府臺灣書籍株式會社」,隸屬總督府文教局,承攬教科書籍編印與發行工作。戰後由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先更名為「教科書總批發所」,再改組為「臺灣書店」。極盛時期每年印製國民小學教科書約五千萬冊。一九四九年之後,台灣教科書由教育部國立編譯館統一編寫,這當然不符合民主社會多元化的期待。一九九四年起,教育部調整教科書政策,逐年將中小學教科書由國立編譯館版本改為民間審訂本,許多出版社都來搶食大餅。一九九六學年度,教科書出版政策全面開放,臺灣書店的日子就不好過了,二○○二年經營不下去了,隔年遭裁併而結束營業。
用手機拍了影像來分享:
數位編輯整理:陳怡琳,陳子揚
Photo:魚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