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畫出宛如印象派大師莫內的作品,小小頂尖藝術家「艾莉絲」的驚人創作,讓她受到全球高度讚賞!
6月,為了引起大眾對自閉症的關注,我同意接受當地報紙《萊斯特信使報》電話採訪。這篇報導的篇幅會很小,或許會刊在不起眼的位置。但是,當P-J 出門買報紙,回到家時卻一臉震驚。
「發生了什麼事?報導沒有刊出來嗎?」
「報導登出來了。」
「寫得很糟嗎?我一直很擔心。記者可能誤解我說的內容。」
「不是那樣。這篇報導非常出色。」
P-J 把報紙翻過來,穩穩地放在廚房桌上。我的心飛快地跳動,頭版出現我們小豆豆的照片,她在外婆的花園小徑上奔跑,圓鼓鼓的臉頰綻放燦爛的笑容。標題寫著「三歲的頂尖藝術家」,至於完整的報導則刊登在第三頁。就在我閱讀報導的幾分鐘內,電話響起,然後再也沒停止過。
原本只是為了引起大眾對自閉症的關注而接受採訪,結果在一天之內,艾莉絲的故事從當地的報紙躍上全國各大報。我打開電腦,近百封電子郵件湧進我的信箱,不只是媒體邀約,還有各方來信,包括家長、藝術收藏家、青少年、老奶奶、藝術家⋯⋯,艾莉絲與她的畫作似乎感動了每個人。每隔幾秒電腦就會發出「叮」的聲音,顯示又收到一封來信。艾莉絲的故事在全球廣為流傳,散播到各角落。我們在網路上掀起熱潮,早上七點四十五分電話再度響起,從此沒再停過。
上電視與出國訪問的邀請如雪片般湧來。每個人似乎都對艾莉絲著迷,不會說話的三歲女孩卻畫出印象派風格的作品。但我們從未像現在如此清楚地意識到,世人完全不了解和自閉症患者一起生活是什麼情況。起初,這一點促使我決定分享我們的生活,透過艾莉絲的臉書粉絲專頁,展現她的實際生活情況,因而有機會改善。我的理論是,如果大眾能夠了解艾莉絲,明白她為什麼會出現那些行為舉止,隨著時間過去,就會漸漸愛上她的反常,那麼,他們就會開始關心她,為她的成就慶祝。然後,當他們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到其他自閉症患者,他們就會善待對方,理解對方出乎意料或異於常人的行為。如果大家的目光不只停留在自閉症患者的缺陷上,還能夠進一步看到對方的潛能,那就更棒了!我希望他們看見自閉症患者與眾不同的耀眼才華,而不是看醫生的診斷。
顯然艾莉絲的故事會繼續流傳下去,那些故事似乎有自己的生命。
數位編輯整理:廖婉書,陳子揚
Photo:摘自《艾莉絲的莫內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