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人在國外的時候,媽媽經常提醒「別忘了你的根、你的文化」。只有漂泊在異鄉的遊子,才能感受那份不確定感。
當東方遇見西方
東方與西方文化交會了千百年,然而長於台灣、受教於美國的我,直到十五歲才真正親自體會東西方文化的矛盾和衝擊。
別忘了你的根
人在國外的時候,媽媽經常提醒「別忘了你的根、你的文化」。只有漂泊在異鄉的遊子,才能感受那份不確定感。在東方教養和西方教育的衝擊下,我必須廢寢忘食,才能一鳴驚人。我不再寫中文日記,以為只要英文比美國人強,就不會那麼想念台灣的點滴。因為要適應美國的生活,我學會為自己爭取權益,學會強迫自己大方舉手。為了在異鄉走下去,我把對台灣的思念,對爸爸、媽媽、弟弟、奶奶的愛偷偷藏在我心最深處,看不見也聽不到的地方。
生命雖然帶給我許多難得的機會:令人稱羡的際遇、圓滿的夢想、表演的機會,但是離開台灣的日子,我也曾經思索:到底我該像其他新移民試著融入美國文化,還是盡快學成回台灣?我應該緊緊看守著台灣文化,不要讓對家人的思念隨風飄去,還是在不同文化衝擊擦撞的火花中,找尋自己新生命的定位?
尋尋覓覓中,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堅固的家園。那麼,我的家究竟在何方?
尋找東西方的交會點
第一次回台灣過暑假,不到兩個星期就要回美國。因為遇上颱風,航空公司通知必須提前四小時搭遊覽車到桃園趕美國的班機。不知道為什麼,接完航空公司的電話,我的眼眶就忍不住泛紅,因為我連在台灣這個家多待幾個小時,都眷戀不已。
在異鄉度過高中三年,靜寂暮色裡,暈黃的萬家燈火,點亮克里夫蘭無極的黑夜。
但是我不知道,自己的燈火在哪裡?我走了好遠好長的路,踏過異國的雪城,飛越月光仰泳的海洋。但是,東方和西方的交會處在哪裡?
美國總統歐巴馬曾經說過:「唯一能夠撫慰孤獨心靈的方法,就是學習吸收不同的種族階級、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傳統,讓他們變成我,我變成他們。」這是我該做的嗎?假如我不斷學習,是否可以跨越兩大文明的鴻溝,取得平衡?
現在的我,其實還是沒找到答案,但,追尋答案的過程,不就是成長、不就是收穫嗎?我永遠不會忘記,我來自台灣,台灣是我的故鄉,我音樂的原鄉。
愛的力量
有位哈佛同學的媽媽問過我,「為什麼你的爸爸媽媽願意讓你那麼小就出國呢?我好愛好愛我的兒女,絕對不能忍受他們離開我。讓孩子自己到那麼遙遠的地方念書,一年和家人相聚不到兩個星期好可憐喔。」
言下之意,好像我的爸爸媽媽很狠心,送我單飛到一個父母都不熟悉的國度,
我回答她說:「我想,這是他們愛我的方式吧。他們忍痛犧牲,賦予我最大的自由與空間。」
即使到今天,我還是不確定我的回答正不正確,因為每一個家庭、每一對父母,都有不同的考量。但是我知道,奶奶、爸爸、媽媽、弟弟對我的愛,從來不曾因為時空的轉移而減少。他們對我的信心,從來不曾動搖。他們如此信任我,才放心讓我出國。因為他們從未對我的未來、我的主修、我的職業生涯、我的心之所繫,有過當的規劃或干涉,才讓我能夠展翅高飛。
摘自《為夢想單飛》
Photo:See-ming Lee,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