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機器人並非注定要搶走所有的工作飯碗,除非我們讓它們這麼做;若我們不在人力、教育和創業等領域上加速創新,若我們不重新想像從初等教育、工作到終身學習這整條輸送帶,才會發生機器人搶走所有工作飯碗的情境。
機器人並非注定要搶走所有的工作飯碗,除非我們讓它們這麼做;若我們不在人力、教育和創業等領域上加速創新,若我們不重新想像從初等教育、工作到終身學習這整條輸送帶,才會發生機器人搶走所有工作飯碗的情境。
中等技能的高薪工作,如今走上了相同於柯達軟片的式微之路。在加速時代,動物園裡已經逐漸沒有這種動物了。高薪資、高技能的工作仍然存在,中等薪資、中等技能的工作也還存在,但中等技能的高薪工作已經不復存在。
想在現今的職場上成功,就得像LinkedIn(領英)的共同創辦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說的:投資於「自創」(the start-up of you),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沒有一個美國政治人物會告訴你這件事,但每個老闆都會告訴你這件事:你不能只是現身工作,你需要一套成功計畫。
和加速時代的其他任何事物一樣,為了取得並保住一份工作飯碗,你需要維持動態穩定,必須持續不停地踩著踏板或划槳前進。線上互動式程式設計學習平台Codecademy的共同創辦人札克‧西姆斯(Zach Sims)認為:「你現在必須懂得更多,也必須更常更新自己懂的東西,用你懂的東西發揮更多創意。」,而非只是做一些例行性的工作。
中產階級職業,同時被拉往四個方向
每一個中產階級職業,如今被同時拉往四個方向。如果想要訓練人們在這樣的世界中成功,就必須重新思考每一個方向,了解需要哪些新技能或態度,才能夠找到工作、保住工作,並在工作中進步、成長。
首先,中產階級職業被「向上提升」(pulled up)得更迅速,需要更多的知識與教育,才能夠有成功的表現。為了爭取這些工作機會,你需要更多的3R――讀(reading)、寫(writing)、算術(arithmetic),以及更多的4C――創造力(creativity)、協作(collaboration)、溝通(communication)和程式設計(coding)。
其次,每一種工作也被「分裂」(pulled apart)得更迅速。舉例而言,乳牛擠奶人這項工作的內容,可能變得非常多元化且分散。這項工作的高技能部分可能向上提升――你必須學會電腦演算法、變成了解母牛解剖學的獸醫,或是變成能夠分析一頭母牛行為的大數據科學家。在此同時,這項工作的較低技能部分――將乳牛趕進和趕出擠奶棚、清理糞便等,可能被「向下拆解」(pulled down),交給用最低工資雇用的任何人,很可能很快就會交給機器人。這是職場的大趨勢:每份工作需要技能的部分,將會需要更進階的技能,市場也會對這些技能支付更高的報酬,至於重複性質、更容易被自動化的例行性工作內容,則將交給領取最低工資者或機器人執行。
在此同時,每份工作也被「撤出」(pulled out)得更迅速。現在,有更多機器、機器人,以及印度和中國的工作者,一起競爭整份工作或更多的工作內容。這導致工作者必須更加自我激勵、努力不懈、堅毅地學習新技能或社交情緒技巧,透過終身學習,使自己比機器人、印度人、中國人及其他任何有技能的外國人領先一步。
最後,如同前述,每份工作也被「向下拆解」得更迅速,不但更容易被拆解、外包出去,過時的速度也會更快速。這導致需要在每一個層面,展現出更多的創業家思維:持續尋找新利基、新機會,以開創可以賺錢和創造就業的事物。
所以,最起碼,我們必須改革教育體制,增加這些必要技能及特質的培育,加強讀、寫、程式設計及數學基礎,提升創造力、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溝通力及協作能力,同時培養恆毅力、自我激勵及終身學習的習慣,並致力於促進在每個層面上的創業精神和即興力。
摘自《謝謝你遲到了》
數位編輯整理:廖佩汝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