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孩子的腦中沒有樣品,他聽不懂父母的意思,自然只能用他自己的方式處理,父母除了看懂孩子,也要教孩子看懂。
兒子剛要學在餐椅上吃飯的時候,常常猛然站了起來,老公總會說:「坐好!坐好!」兒子當然不知道什麼是坐好,一歲多的孩子腦袋裡面怎麼會有「坐好」的畫面呢?他連什麼是「坐」,恐怕都還不知道。於是,我抱著兒子坐下,告訴他:「這是『坐好』。」再抱著兒子站起來,說:「站起來。」那一陣子不管我走到哪裡,只要坐下,我就會示範「這是坐下」、「這是站起來」給兒子看。
姊姊上學時,我常帶兒子去台北市的親子館玩,看到兒子很想跟人玩,卻不會說,我知道他卡在語言能力還無法傳達他的想法。回家後,我就會趁他在玩車的時候,蹲在他旁邊輕輕問他:「請問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嗎?」「我們一起玩,好嗎?」
如果兒子在玩煮飯遊戲,我就會走過去扮客人,對著兒子說:「請問有什麼菜可以點呢?」「請問我可以點一杯飲料嗎?」「老闆,請問義大利麵多少錢?」我反覆跟孩子玩,在我跟他的互動中當一個樣品,一個示範怎麼自然而然跟別人玩在一起的樣品。
我常常在親子館看到孩子搶別人手中的玩具,他們的父母在一旁罵「不可以搶!」「不可以搶,用說的。」「用借的。」卻從來沒看到父母告訴孩子「用說的」是該說什麼?怎麼說?「用借的」又該怎麼借?怎麼樣才能借到?
孩子的腦中沒有樣品,他聽不懂父母的意思,自然只能用他自己的方式處理,而這樣的反應,看在父母眼裡,卻誤以為這個孩子「講都講不聽」。
我認識一個學法律的媽媽,堅持不打罵孩子,她很得意她跟孩子從小用講的,不用處罰。只是五歲的男孩還是會搶人玩具,還是會聚眾打人。每次媽媽一發現這種情況,就拉著男孩到一旁,開始講道理。
男孩被母親叫去,眼神就四處飄移,甚至轉頭去看別的地方,腦袋不知神遊到哪裡去,根本聽不懂母親在說什麼。什麼刑法、尊重別人的權利,對那個孩子來說,都像是外星語。他在玩得最開心的時候被拉走,被迫聽母親「講道理」,聽煩了,想趕快回去玩,就隨便敷衍母親說懂了。
我就想,如果孩子一直被迫聽自己明明聽不懂的道理,是不是以後只要別人一開始說話,他就會自動放空?這樣的狀況,會不會造成往後學習上的阻礙?
母親很會講道理,卻從來沒有跟孩子一起玩,並且在玩的過程中,為孩子示範怎麼借玩具,怎麼尊重別的孩子的自主權。這樣的孩子就好像一個沒看過設計圖跟樣品的工廠,聽一個外國設計師用義大利話解釋,就必須生產出一雙符合設計師想法的鞋子一樣困難。
孩子不是講不聽,是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孩子不懂大人腦中的形象與對話,到底是什麼樣貌。
我也不會對著兩歲半的兒子喊「餐廳不能跑,危險!」卻沒有在進入餐廳之前,先抱著他看看什麼叫餐廳?在餐廳裡大家都在做什麼?服務生怎麼上菜?菜熱不熱?小朋友跑來跑去,會不會撞到?有哪些危險?我甚至會教孩子在等菜的過程中,怎樣做才不無聊,有哪些可以在座位上玩的遊戲。
如果孩子太小,不容易安撫,夫妻之間又該如何互相合作,不抱怨。
這些年來,看懂孩子們的困境之後,我常常很佩服自己這一代的人,在那樣的年代成長,是怎樣慢慢摸索出父母真正的意思;在多少責罵中,慢慢推敲、學會在沒有樣品、設計圖,光靠聽不懂的話,就做出鞋子;不知道被退貨多少次,承受過多少責罵和痛楚。這樣的人生中,還有多少因誤會而造成的傷痕?
每次我看到一直被喊著「用說的!」「用說的!」的孩子,因為不懂到底該說什麼,而受到誤解、處罰時,我知道他不是講不聽,而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
孩子卡住的點是沒有樣品,看不到父母腦袋中,要孩子做出來的產品。
※爸媽可以這樣做
在家裡,我會特意準備一些「屬於媽媽的」玩具,孩子想玩的時候,就一定要來跟我借,我也會常常跟孩子借玩具玩,利用這樣的方式教孩子了解「物權」的概念,並示範「如何向人借東西」。
當孩子拒絕借我玩具時,我會說:「好吧!那是你的玩具,你可以決定。」刻意表現出沮喪卻尊重的樣子,一次又一次讓孩子知道,雖然借不到玩具時會沮喪,但每個人都有拒絕他人的權利。
【書籍資訊】
摘自《孩子只是卡住了》
數位編輯整理:廖佩汝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