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很多小朋友討厭上學的原因,就是回家得寫很多功課。相信許多人都有過巴不得老師得了失憶症、今天忘了出作業的經驗吧!
很多小朋友討厭上學的原因,就是回家得寫很多功課。相信許多人都有過巴不得老師得了失憶症、今天忘了出作業的經驗吧!
記得女兒在臺灣上小學的第一天,看著她用心描著國字的筆畫,和認真蟄指頭、算算數,覺得孩子真是長大了。然而當每一學期,要描、要抄的國字愈來愈多,要寫的數學習題,多到就連我這個大人也寫不完,加上科科都要背,我開始覺得,怎麼學校教育二十幾年來都沒什麼改變?
老師沒教學生怎麼做作業?
女兒初到德國時,其實我比女兒還緊張。我也是在臺灣土生土長的孩子,不知道德國教育是怎麼回事。直到女兒入學,我才發現這裡的作業,真的和臺灣非常不一樣。第一個星期,女兒和我壓力好大。我已經習慣從課本找正確答案,來完成作業,連寫作文,都要猜怎樣寫,才會對老師胃口。但不管我怎麼問女兒,她都說不出來「正確答案」到底在哪裡。我覺得老師一定有寫在哪個地方,告訴學生「應該」怎麼寫。但女兒堅持老師沒有說,就讓他們自己想、自己寫。例如自然課,老師請學生設計一個實驗,然後從設計實驗的過程中,去得出什麼叫做「變項」,以及各種變項的定義。
我以前也學過這個單元,我們就是背各種變項的定義,然後舉例子,背完了幾個例子,之後就懂了。我自然而然認為,教科書裡應該有講到這些定義與例子,但是沒有!加上一開始,女兒的語言能力還無法完全理解老師對作業的要求,為此我真的苦惱極了。
不期待標準答案的德國教育
出作業的老師,希望學生能用直覺的想法,回答一個個引導的問題,然後自己慢慢瞭解與導出名詞的定義。
光是一個變項的定義,作業有整整四大頁!每個學生寫出來的內容可能天南地北,完全不一樣,但也沒有誰對誰錯,總之就是沒有標準答案。
我一開始腦袋真的卡住了。因為語言關係,我需要協助女兒做作業,但是我的腦子裡往往很快就得出答案,而非過程,這樣根本回答不出來老師引導的諸多問題。
後來我想,這些問題其實很簡單,如果我把自己當作幼兒園的學生,其實都回答得出來,根本二十分鐘可以寫完,難道老師真要他們這樣寫?
腦子裡雖然有許多疑問,我想,就試試看吧!就任由女兒這樣「不負責任」、天馬行空的回答了所有題目。
隔天我問女兒,老師有說作業怎麼樣嗎?她說很好啊,沒特別討論答案是否正確。因為每個人寫的都不同,在課堂上只是討論大家思考的脈絡。
突然之間,我懂了。過去接受的教育告訴我,每個問題都有一個答案,每個學生寫的都一樣,老師才能從作業裡打出一個公平公正的成績。然而在德國,這樣的方式不管用,老師要的是學生思考的過程。老師打成績,不全然依憑學生是否有獲得知識,還有他們是如何獲得的。
考卷沒寫完,也能拿高分?
在一次數學考試裡,女兒因為語言關係,幾乎有一半題目都看不懂、沒有寫,但她拿到了很高的分數。
老師的評語是,她從女兒寫的內容裡,看得出來女兒是懂的,只是因為語言能力不足,所以沒辦法回答所有問題。老師寫道:「這份考卷無法完全反映你的能力。」 然後給了女兒高分,但建議她以後上課都帶著字典或翻譯機。
以前女兒常因粗心失分,明明算式和思考過程都對,但最後寫答案時,抄錯了數字,拿不到分數。然而在德國,老師不會扣掉全部分數,甚至只會扣一點,因為老師知道,女兒的確理解怎麼計算。
經過了一個學期,我從每天很擔心女兒作業有沒有「寫對」,到後來完全有信心, 知道女兒一定會,我只需要協助她釐清一些語言上的誤解。女兒也從之前的擦擦寫寫、不知道該怎麼辦,到後來自信大方寫下自己的想法,很快就能獨力完成每天的作業。
我們究竟希望孩子從「做作業」中,學到什麼?
之前看到好友的臉書上,分享兒子的作文,題目是「我」。
小孩先提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幾句之後就寫到,其實他根本沒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因為都在忙著寫作業。又看到一個朋友寫著,安親班沒有做到該做的事情,因為孩子的作業還是有很多錯誤。這些都讓我思考,寫作業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背許多名詞解釋,而且一個字都不能錯,一遍又一遍抄寫重複的內容,背誦唯一的正確答案……如果讓孩子學到的大多是對學習的厭煩,那何不乾脆不要寫這麼多作業,讓孩子去做喜歡的事?
是不是我們打從心底不能相信孩子,其實從做喜歡的事裡,也能學到許多?
這些問題,我也沒有標準答案,卻從我的教育實驗裡,漸漸發現了不同的契機。
【書籍資訊】
數位編輯整理:廖珮汝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