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微目標」的設定,能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前進,確知自己真的有在進步,但又不會因為目標太過遠大,而總是讓自己備感挫折。
圖片來源:pakutaso
設定你的微目標:目標也要碎片化
「用盡一輩子所有的時間,來完成一件事」聽起來很美好,但是對現代社會的職場爸媽來說,如何扮演好各種不同的角色,並且利用碎片時間,一次跨出一小步,這比起空有遠大的夢想,還要來得更實際,也更加重要。
當媽之前,我是一個非常喜歡設定計畫的人,尤其是遠大的計畫,三年、五年計畫不說,光是年度計畫就有一大張列表。但是,當我展開創業同時育兒的生活之後,發現腳步總是趕不上腦袋的轉速。我看著偉大的遠景,再看看懷中的嬰兒,我知道自己現階段不只是需要學習放慢腳步,更需要學著時刻鼓舞只能緩慢前進的自己。
「微目標」的設定,能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前進,確知自己真的有在進步,但又不會因為目標太過遠大,而總是讓自己備感挫折。有一次,我與共同創業的好友一起到加勒比海渡假,乘船到一座小島上去玩。滿臉微笑、曬得黝黑的船長,邀請我與朋友一起開船,我興奮的手持著舵,享受迎風向前的掌控感。
不過這時我才發現,原來在大海上航行,前後左右都是海,沒看到船長用任何儀器確認方向,他怎麼知道船該往哪裡去呢?船長聽了,笑笑的說:「你看! 遠遠的地平線上,是不是有一座小燈塔?」我努力瞇起眼睛一看,真的耶!
但是,那座燈塔是我們的目的地嗎? 船長說:「燈塔不是我們的目的地,在海上不用儀器,我們就是像這樣,先看著一個小目標前進,接著再往下一個小目標開過去。只要方向對了,最後就會抵達目的地。」我和好友聽了,對看一眼之後,一起笑了出來。這不就是我們這幾年共同創業的心路歷程嗎?
剛創業時,我們只有共同的遠景,空有夢想,但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到達。怎麼辦呢?我們做的就是將遠大的夢想,拆解成三年目標、今年目標,接著回頭抓本季目標。這麼做之後就會發現,待辦事項和手上的行事曆突然之間跟著填滿了。
雖然我們能夠運用的時間有限,但因為行事曆上的每個規劃都是朝著目標前進,就算很緩慢,還是能持續前進。記得,拆解你的目標。那些沒有辦法被放上行事曆成為一件「可做之事」的夢想,終將只是幻夢。只有能放上行事曆上的To Do List,才是能積沙成塔的重要行動。
例如,別只是說「我想要學德文」,而是要將大目標拆解成「我今年想要考過德語B2級」,再更具體的設定出「我今年暑假之前要考過德語B1」、「我今年前三個月每週都要上兩次德語課」,接著就是安排哪幾個晚上可以空出來、查詢適合的語言學校或老師、報名德語課。
沒錯! 這樣就能寫到行事曆上了。最好還能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報名,彼此督促,可以的話,還要立刻付費報名考試,並且公告諸親友。
【書籍資訊】
《爸媽不瞎忙:凱若的幸福家庭行事曆》
出版日期:20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