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一天,當我穿梭在城市裡的人群之中,一顆小沙粒突然跑進了眼睛,我下意識揉了揉,馬路對面的水泥叢林,開始模糊了起來。
編按:夏河靜藉由旅程中的經歷,回顧自己人生中欲逃避的悲傷、挫折、無法承受的失去,甚至是幸福,終至能夠直視,坦然接受過往的錯誤。這是她告別傷痛之書,也是一部關於流亡者、在邊境模糊地帶生存者、急速消逝族群的作品,說一個已被遺忘的故事。
多年後,日復一日忙碌的生活逐漸淹沒了我對一切的熱情。一天,當我穿梭在城市裡的人群之中,一顆小沙粒突然跑進了眼睛,我下意識揉了揉,馬路對面的水泥叢林,開始模糊了起來。
古泰
他跟我是最後離開那個地方的人。當時,所有心愛的人都已離我們遠去。就連我也在準備起程出發,逃離垂手可得的幸福。我感到害怕,覺得自己不配擁有。
古泰有一身黝黑的皮膚,年紀比我稍長,沉默寡言,笑起來總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最特別的是,他有一雙讓人感到溫暖的眼睛。在異鄉,移工們通常不把自己的苦悶心事顯露出來,但是當古泰下工後,我們一群人在學校後面的草地上散步時,我偶爾會看見古泰滿臉被塵埃覆蓋下的那雙眼睛隱隱流露出來的哀傷。古泰會用濁水洗臉,粉塵融入水漬,劃過雙眼,像一道灰色的淚痕。
我因為琦琦的關係,認識了大部分在學校打工的克倫族移工。琦琦以前在緬甸教會學校學了一些英語,所以她也是我與移工們溝通的橋梁。即使在我離開泰國學校的教職以後,他們仍然是我在泰緬邊境生活近三年的好朋友。
琦琦的男朋友後來也過來學校打工,大夥兒就窩在學校後方的一排茅草屋,琦琦則和其他女工住在宿舍裡,我常常下課後就過去蹭飯吃。古泰有一手大家公認的好廚藝,不過平時要吃他煮的東西還真不容易,除非他心情好。有一次,為了慶祝某人生日,古泰特地下廚,我和琦琦在外面泥地上洗菜,我偷偷瞄一眼,古泰手裡抓了一把味精撒進正在破舊鋁鍋中燉煮的咖哩,我們相視而笑,古泰漲紅了臉,抓了抓頭髮,像是終於有人發現了他的小把戲。
日子照舊,關於東分西散這件事兒,對討生活的人是家常便飯,我們早已被動的接受。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些新面孔出現,而熟悉的身影只能留在過去的某個片段。流動中,我發現古泰哪裡都沒去,事實上他是學校裡待最久的人。聽說古泰有不得已的苦衷,回不去緬甸,即使他的老母親與哥哥、姐姐就在邊境對岸的小鎮,而那個眾說紛紜的苦衷,我想只有古泰自己明白。
後來,身為全家經濟支柱的琦琦為了賺更多錢,隻身遠赴新加坡當有錢人家的幫傭,我也搬離學校,住到邊境附近移工們聚集的村子,其他人因為泰國移工政策的改變,也紛紛前往曼谷尋找更多打工的機會。少了語言上的溝通,我偶爾還是會在小雜貨鋪看到古泰喝著廉價米酒的背影,他喝醉的次數愈來愈多,清醒的時刻愈來愈少。等我去了印度達蘭薩拉一趟回來,古泰仍在老地方。
我藉由已經申請到在雲南麗江的社區組織工作,一心忙著處理瑣事,一邊逃避著B,一個等我回覆的人。那時,我還不明白,破碎的承諾無法重來,原本被遺棄的那一方,也無法再補償。我弄不清我要什麼,只能依循不想受傷的本能,往未知跑去。
離開前的幾個月,雨季來臨,每天滂沱大雨,我和B之間更多的是沉默,雨水洗刷不了我們的隔閡,就這樣拖著,直到B選擇先離開。我騎著打檔摩托車送他去巴士站,沒想到,這些年來,自己目送過許多送別的場景後,我們終究成為離散戲中的一角。我仍然沒有把挽留的話說出口。
因為酗酒的關係,古泰用他那泛黃帶有血絲、混濁的雙眼望向著我。大雨後學校草地上的大土坑成了水池,池邊的蘆葦搖曳,我衝著古泰一股勁的傻笑,笑到要哭出來。突然,古泰跳進水裡,我不假思索跟著跳下去,任由身軀浮在水面上,仰望夕陽。
古泰在岸邊耐心等我,伸手拉我上岸時,我感受到古泰埋藏體內已久的溫柔,我和古泰都是被留下來的人。唯一不同的是,我有一本可以證明身分的護照,還有一個隨時能回去的家。而古泰即使消失,也會像是隨風飄零的一片落葉,渺小的無人得知。
我走的時候,只剩下古泰一人,在原地徘徊。
【書籍資訊】
摘自《綿長的訣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