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人是「身心靈」的整合體。人生的動靜、出處、進退,全都離不開起心動念,亦即都是心智在運轉。心智是生命的樞紐,充滿了潛在的能量。我們常說的「開發潛能」,所指的正是有如豐富礦藏的心智能量,然而它異於一般礦藏的是:如果沒有善加開發與利用,它不會消極地等待及認命,而會積極地製造內在的困境,使一個人不得安寧。
傅佩榮教授在本書中針對人的三種潛能IQ、EQ(情緒智商)、AQ(逆境智商),整理相關資料,自成一套有系統的架構,目的在充分彰顯「心智」的祕密領域,他認為一個人若不願虛度此生,唯有開發潛能。心智的三種潛能必須均衡發展,否則難免互相牽制。以IQ而言,學無止境;以EQ而言,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以AQ而言,能以昂揚的鬥志迎向未來,不斷超越過往的成就,體驗生命日新又新的創意。而人生的成敗,也正是以此為轉捩點。
總序 身心靈整合的價值觀 傅佩榮
自序 管理自我的潛能 傅佩榮
第一章 了解IQ與相關能力
人的潛能是沒有限制的,只要願意努力,許多原先沒有察覺的能力都可以開發出來。
第二章 認識自己的EQ
一個人如果不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就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無法穩定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因此我們要認識及管理情緒,並且運用它來激勵自己達成目標。
第三章 管理自己的EQ
一個人越能「自覺」自己的情緒,就越能準確理解別人的感受。相反的,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情緒都不清楚,又怎麼可能了解別人的感受呢?
第四章 發展自己的EQ
一個人只有知道自己的限制,才能發揮自己的能力。坦白承認自己不懂的部分,才能夠全力做好自己擅長的部分。如果群體中每個人都有此覺悟,能夠讓自己適才適所,那麼做事的效率就會提高。
第五章 開發自己的AQ
人生有逆境是很正常的事。我們要了解,即使逆境的產生是由外在環境所造成的,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的感受,以及面對逆境時的態度。
第六章:強化自己的AQ
一個人對逆境的反應如果是正面的,做事就會比較積極,能夠表現較佳,並且最後可以克服逆境達到成功。換言之,一個人認識自己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模式,是人生中重要的功課。
管理自我的潛能
傅佩榮
人是「身心靈」的整合體。既然談「合」,就表示三者在功能上是「分」的。身體是一個人的實際存在狀態,最容易受到大家的重視,但是,稍加思索,就知道人生的動靜、出處、進退,全都離不開起心動念,亦即都是心智在運轉。並且,若要力圖振作,往靈性層次提升上去,也需要心智下定決心,找對方向。換言之,心智是生命的樞紐,充滿了潛在的能量。
心智能量有如豐富的礦藏。它異於一般礦藏的是:如果沒有善加開發與利用,它不會消極地等待及認命,而會積極地製造內在的困境,使一個人不得安寧。亦即,心智的特色就是活潑流動,有如行船不進則退,不上則下,稍一不慎就江河日下,甚至萬劫不復。面對與生俱有的這種心智能量,我們難免憂喜參半:憂的是這一生都不可鬆懈,必須時時警惕,要像曾參一樣「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論語‧泰伯);喜的是這一生將可以不斷成長,進而抵達孔子所謂的「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孔子能夠「忘食,忘憂,忘老」,正是因為他的心智潛能一直在實現之中,並且向著靈性的境界推展。
心智潛能可以大致分為三個方向,就是「知情意」。知是認知,情是情感,意是意志。這三者互動相聯,在作用上循環往復。認知使人明白自己的定位,人我的分際與關係;情感可以孕育情緒與感受,喜怒哀樂盡在不言之中;意志則是選擇及行動的契機所在,由此造成一切變化。我們常說的「開發潛能」,所指的正是心智。
心智潛能現在的流行說法是「IQ、EQ、AQ」。這三者皆屬於「智商」,有如「心智商數」,所對應的就是認知、情緒與意志。IQ是針對學習能力而言,其內容已經從早期的智力測驗,演變為多元智能,包括「身體操作、空間伸展、時間韻律、語文理解、數理邏輯」這五個方面。如果進行教育改革,首先不宜忽略的就是如何兼顧這些能力,並且奠下終身學習的基礎。
其次,情緒智商(EQ)如果提高,將有助於自得其樂,並能改善群體相處時的人際關係。譬如,聰明的人缺乏耐性,任意流露當下的情緒,在別人眼中變得不易親近,如此怎能扮演協調溝通的領導角色?換言之,若想在社會上成功,情緒智商將是致勝關鍵。孔子的教育觀提醒我們務必做到「無怨」與「有恥」,這兩點固然屬於道德修養,但是卻離不開情緒的運作範圍。
然後,AQ是指逆境智商,亦即遇到挑戰、挫折與阻礙時,還要不要堅持上進?人到中年階段,各方面都安定下來,好像可以享受前半生奮鬥的成果了,這時為什麼還要努力?努力,是為了持盈保泰,還是為了繼續領先?或者,應該調整方向,由量的累積改變為質的提升,朝著靈性的世界前進?曾任聯合國祕書長的哈馬紹說:「絕不衡量一座山的高度,除非你已抵達山頂。」換成逆境智商的語詞,可以這麼說:只要活著一天,就要期許自己展現更高的人生意境。這種「看似辛勞而其實快樂」的過程,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體會。
不願虛度此生,唯有開發潛能。潛能得以實現,自然無愧於心。人生的成敗,正是以此為轉捩點。心智的三種潛能必須均衡發展,否則難免互相牽制。以IQ而言,學無止境;以EQ而言,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以AQ而言,能以昂揚的鬥志迎向未來,不斷超越過往的成就,體驗生命日新又新的創意。
我在本書中,針對這三種潛能,整理相關資料,形成一套有系統的架構,目的在充分彰顯「心智」的內涵。我的信念是一貫的,就是:除非為自己設限,否則人的潛能可以不停地推展出去;並且,這種推展的方向是:由心走向靈。
民國三十九年生,上海市人。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暨教授。傅佩榮教授的教學深受學生歡迎,曾獲頒教育部教學特優獎、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民生報》評選校園熱門教授等獎項,另外在學術研究、寫作、演講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作品深入淺出,擅長說理,曾獲國家文藝獎與中正文化獎。
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
著有《哲學與人生》、《轉進人生頂峰》、《活出自己的智慧》、《那一年我在萊頓》、《珍惜情緣》、《宇宙的舞者》、《向孔子學做人》等數十本書。並重新解讀中國經典,著有《究竟真實──傅佩榮談老子》、《人性向善──傅佩榮談孟子》、《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樂天知命──傅佩榮談易經》、《逍遙之樂──傅佩榮談莊子》、《止於至善──傅佩榮談大學.中庸》、《孔子:追求人的完美典範》、《孟子:浩然正氣與成功人生》、《老子:在虛靜中覺悟人生智慧》與《莊子:以自在之心開發無限潛能》、《易經入門與國學天空》、《國學與人生》、《人生,一個哲學習題》、《品味人生12講》、《傅佩榮易經課》等書(以上皆由天下文化出版)。
★傅佩榮國學官方頻道:https://reurl.cc/mEZgl
2003/01/31
BBP152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86-417-082-1
212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