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勵志

探索生命的價值
優惠價
85
$255

探索生命的價值

哲學入門

書籍介紹

羅馬文豪西賽羅曾說:「哲學,人生之導師,至善之良友,罪惡之勁敵,如果沒有你,人生又值得什麼?」

學習哲學,最簡單的理由就是要服下一顆「定心丸」,從完整而根本的角度思索人的生命是怎麼回事、該往何處邁進?人生是一個奧祕,正是因為結局未定,才使我們懷著驚訝與敬畏之心,踏出自己的每一步,因此哲學是不可或缺的準備工夫。

本書是是傅佩榮教授研習哲學多年的心得,也是進入哲學殿堂的「入門書」,若要達到「哲學就是愛好智慧」的境界,就需學習以下四個重點:首先,要培養思考習慣;其次,要掌握整體觀點;接著,要確立價值取向;最後要力求知行合一。

愛好智慧,可以使人成為自己的主宰,並且懷著信心與勇氣,繼續往靈性境界前進。

總序 身心靈整合的價值觀  傅佩榮
自序 探索生命的價值    傅佩榮

第一章 培養思考習慣(一)——理解邏輯的概念與判斷
邏輯就是思考的規則,可以分為兩大派:一為傳統邏輯(亞式邏輯),一為數理邏輯(符號邏輯)。

第二章 培養思考習慣(二)——邏輯推論的訓練
如果能有好的邏輯訓練,在思考和表達方面就會有一個較扎實的基礎,如此一來,無論是說話、寫作或閱讀,或者將來要從事其他方面的進修,都比較容易進入問題的核心,掌握住關鍵,而不會浪費時間在外圍打轉。

第三章 掌握整體觀點(一)——哲學的質料、運作、內涵與目的
哲學始於「經驗」,以「經驗」作為質料;而其運作與內涵,則是以「理性」為形式;最後,哲學的目的在於展示和諧的人生「理想」。

第四章 掌握整體觀點(二)——哲學家的思考模式:「以一統多」
掌握整體觀點,可以由任何一個層次入手,然後經由思考,把握一個焦點視之為真正的「真實」……。最後,對這些作充分的說明,達成系統內部之圓融,並且可以應用於實際人生中,就算是成功了。

第五章 確立價值取向所
謂「確立價值取向」,首先就須認清有關價值的觀念,然後肯定人生是一系列選擇的過程。當價值獲得實現及提升時,生命也將隨之日益充實。

第六章 力求知行合一
人生是一個不斷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的過程,而在經過PEACE——Problem(問題)、Emotion(情緒)、Analysis(分析)、Contemplation(沈思)、Equilibrium(均衡)五個步驟之後,我們將更了解自己,也更清楚知道自己該往哪裡走。

探索生命的價值

傅佩榮

提起「柏拉圖、笛卡兒、康德、尼采」這些人名,已經不必附加原文了,因為大家都知道他們是哲學家。關於哲學家的特殊地位,懷德海在《科學與現代世界》的結語中,清楚指出:

「理智的力量是偉大的,它對人類生活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偉大的征服者從亞歷山大到凱撒,從凱撒到拿破崙,對後世的生活都有深刻的影響。但是,從泰利斯到現代一系列的思想家,能夠移風易俗,改革思想原則。前者比起後者,又顯得微不足道了。這些思想家個別看來是無能為力的,但最後卻是世界的主宰。」

我們學習哲學,是為了愛好智慧,最後能否成為哲學家,或成為世界的主宰,可以暫且不論,但是無論如何,我們要努力成為自己的主宰。人「在什麼意義上」可以主導自己的人生?我們的存在是由「身、心、靈」所組成,其中又以「心」居於樞紐地位;心的潛能有「知、情、意」三者,彼此之間有時可以協調合作,但是更常見的情況則是對峙、衝突、爭持不下、內耗殆盡。

因此,學習哲學,最簡單的理由就是要服下一顆「定心丸」,從完整而根本的角度思索人的生命是怎麼回事、該往何處邁進?至於將來能否抵達預期的目標,則在未定之天。人生是一個奧祕,正是因為結局未定,才使我們懷著驚訝與敬畏之心,踏出自己的每一步。哲學是不可或缺的準備工夫。我的老師方東美先生很欣賞羅馬文豪西賽羅的一句名言;依方先生的譯文,這句話是:「哲學,人生之導師,至善之良友,罪惡之勁敵,如果沒有你,人生又值得什麼?」

在此所謂的哲學,並非某一派特定的哲學,而是指「愛好智慧」的基本心態。那麼,如何塑成這樣的心態呢?依我研習哲學多年的心得,可以綜合為以下四點建議。

首先,要培養思考習慣。人有理智,可以思考,而思考除了細膩用心之外,還需要注意運作的規則,否則效率有限,並且思考的成果不易獲得共識。即使不談哲學,我們的思考也要合乎邏輯,否則如何與人溝通?哲學作為一門學問,表面看來是在一堆抽象概念中打轉,好像非常不切實際;但是,如果排斥這個層次,我們的認知能力可以走出經驗範圍多遠呢?我們能夠在變化生滅的具體事象中,免於「茫茫然地跟著旋轉」的困境嗎?

其次,要掌握整體觀點。翻開任何一本介紹哲學家的書,映入眼簾的都是某某「主義」或某某「論」,並且這些「主義」總是處於百家爭鳴的狀況,這又是怎麼回事?這正是哲學的特色所在。既然聲稱愛好智慧,又如何可能定於一尊?但是,要想成立一家之言,必須統合「經驗、理性、理想」,歸結為一個原理,並且貫穿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事象,再奠基於究竟真實之上。

接著,要確立價值取向。哲學由此轉向具體的人生行誼。價值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人生的各種價值之間如何排出優先順序?哲學理論不管怎麼精采,終究必須落實於生活中,成為人們具體言行的指南。若非如此,智慧何益?

最後,要力求知行合一。歐美目前發展的「哲學治療法」,試圖在化解現代人的心理困境方面,提供具體的幫助。哲學,與其說是治療,不如說是引領,就是要積極地帶人走向合宜的發展路線。簡而言之,就是提醒人們要「由心走向靈」。在知行合一的實踐過程中,靈的世界不再遙不可及,人的視野也將日益開闊。

本書名為《探索生命的價值》,所談的內容則如副題所言,是「哲學入門」。書中資料側重西方哲學,這是因為在「澄清概念,設定判準,建構系統」方面,它有值得我們學習之處。由此反觀中國哲學,更能清楚覺察儒家與道家的勝義何在。愛好智慧,可以使人成為自己的主宰,並且懷著信心與勇氣,繼續往靈性境界前進。

傅佩榮 作者

民國三十九年生,上海市人。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暨教授。傅佩榮教授的教學深受學生歡迎,曾獲頒教育部教學特優獎、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民生報》評選校園熱門教授等獎項,另外在學術研究、寫作、演講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作品深入淺出,擅長說理,曾獲國家文藝獎與中正文化獎。

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

著有《哲學與人生》、《轉進人生頂峰》、《活出自己的智慧》、《那一年我在萊頓》、《珍惜情緣》、《宇宙的舞者》、《向孔子學做人》等數十本書。並重新解讀中國經典,著有《究竟真實──傅佩榮談老子》、《人性向善──傅佩榮談孟子》、《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樂天知命──傅佩榮談易經》、《逍遙之樂──傅佩榮談莊子》、《止於至善──傅佩榮談大學.中庸》、《孔子:追求人的完美典範》、《孟子:浩然正氣與成功人生》、《老子:在虛靜中覺悟人生智慧》與《莊子:以自在之心開發無限潛能》、《易經入門與國學天空》、《國學與人生》、《人生,一個哲學習題》、《品味人生12講》、《傅佩榮易經課》等書(以上皆由天下文化出版)。

★傅佩榮國學官方頻道:https://reurl.cc/mEZgl


2003/01/31

BBP153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86-417-085-6

255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