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說話代表一個人的溝通能力,而溝通能力常是人際關係的礎石。
會說話,不僅溝通無礙、談話愉快,
也有助於達成工作目標,贏得人緣。
所謂的「會說話」,
不是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就行,
不是講話「實在」就沒問題。
逞口舌之快,可能讓你樹敵,
但沉默是金,也可能讓你埋沒一輩子。
聰明說話,得順著人性,
並且看時間、看位子、看目的,還要有自己的見解和觀點。
有些地雷不能亂踩,有些話多說準沒錯,
只要注意書中的叮嚀,你也可以成為超人氣說話高手!
序 嘿,不是說對話就算了 說得多,不如說得巧 健談未必是好事 「也」字亂講,馬屁拍在馬腿上 本想安慰人,卻越說越傷人 關心的話,永遠受用 痛苦,不需要別人的羨慕和讚嘆 學富五車,不如關心別人感受 刻薄不是正義之聲 用坦白打敗長舌婦 培養自信,別做應聲蟲 讚美別人的本質 讚美你的敵人 女人心中想聽的話 越親密,越要小心說話 幽默要用對地方 就別嘮叨了! 簡潔的話語,使人心生感激 「沒關係」其實都有關係 永遠和他站在同一陣線 讓顧客覺得受尊重 好吃留給客人去說 越想做生意,越難成功 別得罪半個世界 化敵為友是上策 不是主角,就少說兩句 其實,演講沒有那麼難 自然博得掌聲的技巧 書面簡報力量大 自嘲是最高明的幽默 一句話就能破冰 逞口舌之快,不如四兩撥千斤 把苦瓜聲變成蜜糖音 真愛也不敵會說話 別用言語為他人判刑 三顧茅廬,但不要「盧」 講話不乏味有祕訣 懂得用說話為別人加分 想聽到真話有訣竅
嘿,不是說對話就算了 「你覺得我最近是不是胖了?」妻子一邊照著鏡子一邊問。 「噢,是胖了一點。妳最近吃太多了。不過,没關係啦。」丈夫為了表示關心,很認真的打量她一會兒後說。 他說的是實話,百分之百客觀,但他並没有注意到妻子的臉已經拉了下來。 你說的實話,可能是對方最不想聽的話 他等著妻子準備好出門。時間已經很急迫了,妻子又換了一件流行的高腰洋裝走到他面前,對他說:「我穿這件衣服,看起來肚子會不會很大?」 他看了一眼,馬上下了判斷:「嗯,人家一定會對我們說恭喜,快要生了吧。」 他自以為很幽默,所以故意把話說得誇張了點。呵,確實像孕婦啊。 不過,他並没有注意到妻子的眼睛瞪得比剛剛更大,好像要冒出火來似的。 妻子又多花了五分鐘,換了另一件衣服出來。 「這樣呢?」 「好啦,別再換了,很好看了啦。衣服不是重點,又不是要去選美,我們快遲到了。」他說的還是實話。 「你幹嘛這麼不耐煩?」 「我哪裡不耐煩?我說錯了嗎?晚宴七點開始,現在都六點五十了,到那裡至少需要半小時!」 「我不去了!」 他自認没有說錯話,不過,當晚兩人扎扎實實吵了一架。抵達晚宴會場時,都八點了。一晚,妻子都没有給他好臉色看。 他,錯在哪裡? 很多人都以為,自己說的話没錯啊,可是結果卻錯了,到底發生了什麼 事? 說話說得好不好,和對不對、錯不錯未必有關係。 說了對的話,結果未必是對的。 只因你說的實話,可能是對方最不想聽的話。 說的道理沒錯,但說的時間錯了 有時,你說的話道理上没錯,但說話的時間點選錯了,反而造成反效果。 有一則故事是這樣的: 美國第二十八任總統威爾遜在當州長時,某天,接到了一通電話,有人通知他,他的一位好友,也是該州州議員發生意外去世了。 威爾遜一時十分悲痛,正在發呆的時候,另外一通電話又來了,是該州一 位政客打來的。他說,他也聽到了消息,接著,他結結巴巴的說明來電的目的:要求威爾遜讓他接替那個議員的位子。 「好啊,」威爾遜慢條斯理的回答:「我完全没有意見,如果殯儀館同意的話。」 爭取出線並没有錯,錯的是時機,還搞不清楚人家的關係。如此躁進,就 是錯了。 這故事或許說得太遠,都說到一百年前去了。要舉現代的例子也很簡單, 每天都在家庭裡發生:不少老公都會抱怨,自己那麼疲累的回到家,還要「傾聽」妻子的嘮叨和没有什麼重點的流水帳報告。 許多做妻子的說自己心情不好時,丈夫都不願意傾聽,那麼丈夫的心情, 她又了解了嗎?如果了解丈夫的心情,就不會選擇疲勞轟炸。 看位子、看目的說話 有時,是位子不對,不該說某些話。 不久前,我參加一個工商界朋友的聚會,受邀的主講人談的是某軟體的未來發展策略。雖然主題生硬,但主講人準備得很精采,從頭到尾没有冷場。讓人比較訝異的是最後提問時間殺出來的一個傢伙,他並没有提問題,而是用非常清晰的口齒和流利的話語,幫主講人下了一個總共五點的結論,很流暢的講了五分鐘,講到大家面面相覷。 大家疑惑的,不是他說話的內容,而是他幹嘛幫主講人下結論呢? 顯然,他說了不合位子的話。他又不是主持人,幹嘛幫主講人下結論,他該做的事是提問呀。 所以,說話要看位子適不適合。不是多說話,人家就會覺得你很棒。 說話也得看目的,尤其是開會時。 「有的員工搞不清楚開會的目的,不知道是腦力激盪、找出問題所在,還是聊天。就好像寫作文搞錯題目,把論說文寫成抒情文、把抒情文寫成論說文一樣。」一位擔任企業顧問的朋友說。 不過,搞不清楚開會目的的未必是員工。我也聽過不少員工抱怨,公司開會,老闆常一個人講了一大堆家裡的瑣事、和老婆的相處及孩子成長的點滴等等,這樣固然很有親和力,但有的故事都說七、八遍了,而員工的意見,老闆根本没時間聽進去,彷彿變成他的家庭聚會。 頻率要對,話要精簡 有的時候,是頻率不對。 有位企業家說,他很不喜歡某一種員工:在他講話時為了表示積極肯定,一直說「對,對,對」,問題在於「對」得不對節拍,反而給人一種企圖打斷談話的感覺───對得不是時候,也是錯了。 有的時候,說的話没錯,但說得太多、太繁。 我曾經很認真的觀察一位被公認為「很囉嗦」的媽媽。為什麼她明明心腸很好,可是大家一看到她走來就害怕,連她的小孩找不到東西都不肯問她。因為,你問一句,她至少會答三到五十句! 五十句並不誇張。某次我和她一起在車上,司機經她指路卻找不到餐廳正確地點,她就連珠炮似的開始唸:「上次我來過了,記得就在這裡啊,咦?說不定是下一條巷子才對?奇怪,我會記錯嗎?我上次和我老公才來過這裡喝喜酒啊?難道它倒閉了?這裡是雙向道應該没錯啊,我記得是看到7-11右轉就對了,怎麼這邊這麼暗呢?我怎麼可能記錯,哎呀,是我年紀大了嗎?我想它會不會倒了?現在的店倒得很快,動不動就倒了……再試試看,再往前開開看,咦?我還來過好幾次呢,那個招牌很大,應該看得見,還是它今天没開?……這一條是雙向道對啊,怎麼現在變成單行道呢?路改來改去的叫人家怎麼認啊……」(結果是她記錯啦!) 她說的話每一句都緊密的黏在一起,暫停的時間不到十分之一秒。她自顧自 的一直唸下去,司機已經快發瘋了。 以上摘錄的只是她當日唸的「冰山一角」,我拙劣的文筆和容量不夠的腦袋, 無法將她重複叨唸的精髓一一記錄下來…… 你看到這裡,也已經抓狂了吧? 注意態度,留意職務 有時是態度不對、姿勢不好,說什麼都没用。試想,如果你很想跟一個人溝通,但他卻不斷用手按太陽穴,或發出嘖嘖怪聲,或是眼神飄向窗外,請問你有什麼感覺? 需不需要很會說話,也要看職務。 我問一位業界公認很會用人的老闆,找員工有何祕訣,他答:「要看找什麼職位的員工。」 如果找司機,絕對不能太會說話。如果求職時一來就說他曾為誰開過車,或他認識誰誰誰,這種人一定會壞事,不能用。 保全人員也不能太愛公關、太口若懸河、愛交朋友,否則必然誤事。 業務員則要多話,但不是多話就好,還必須能夠專心聽話、不搶話,在客戶說完話時能把話接下去講,且不離題。 會說話的人很多。不過,能言善道,未必讓人聽得進去。有人說話從不咬到舌頭,字正腔圓,但一講就停不了,没有一句能讓人記住,只因没有自己的見解和觀點,不過像新聞讀稿機,有多少字唸多少字,說的都是凡人已知的、毫無靈光閃爍的老道理。 說話是全世界最難看懂的藝術 說話,如果算是一門藝術,那一定是全世界最難看懂的一門藝術,也是最難教的一堂課。 市面上教人說話的書林林總總,關於古人的機智語彙,搜集起來也應該是厚厚一本。 話說得好,可以止爭息紛,可以創業興家;話說得不好,可能引起戰爭。說話代表一個人的溝通能力,而溝通能力常是人際關係的礎石。没有溝通能力,在現代社會就没有行為能力。 忠言未必逆耳,如果說得有技巧。 言多未必失,看你做什麼工作。但長話短說在多數時候都是一種美德。 能說善道,也可能說了一大堆廢話,像公文一樣讓人不想閱讀。 而,沉默未必是金,永不做聲可能埋没你一輩子。 說話的藝術很複雜,没有統一規則,也不能東施效顰。一個說話高手,要找出你適合說的話,抓對時間點,用對態度,還要讓人覺得聽你說話有點意思,不是在浪費時間!
臺大法律系學士、臺大中文研究所、臺大EMBA丶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碩士、嶽麓書院歷史學博士與上海交通大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瑞士分校)商學博士班就讀中。
長年以來寫作不輟,右腦感性的生產故事,左腦理性的管理財富,橫跨多角經營,多年的實戰經驗,在2020年成立的Podcast節目「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中獲得廣大迴響,至今下載數已超過九億,兼顧一般大眾最易理解、最能實踐的理財方法,出版《人生實用商學院》系列,成為讀者手邊最易入手的理財教科書。
她從十歲立志當作家,直到現在,不管人生經過多少掙扎,從來沒有停過筆。雖然這些年來並沒有像之前一樣年年出書,但是用文字思考與記錄,早已經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這本書是她為女性而寫。寫身為一個女人的「不遺憾主義」之種種,分享在這個轉變迅速的時代,身為一個女性「到底該怎麼活」,以及在她有限的視野中所得知能夠活得好的有趣原則。
2008/11/05
BBP601A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BBP601A
0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