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跟著老樹去旅行。
老樹之所以吸引人,除了悠久歲月在它們身上所刻劃的生命蒼勁之美,
更讓每一個仰望它們的人,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
相較於我們短暫而渺小的生命,屹立不搖的老樹看盡多少人世滄桑,
如此巨大的生命,其感染力是無可比擬的。
跟著老樹去旅行。
好好看看老樹的周遭,好好聆聽,仔細觸摸,細細品嚐,仔細嗅聞,
讓每一種感官都發揮最大的功能,這正是欣賞老樹之美不可或缺的要素。
欣賞老樹時,別忘了像海倫‧凱勒說的:「讓每一種感官都充分發揮功能吧;
大自然賜予人類各種感覺能力,人類才能體驗這個世界的歡樂與美麗。」
透過看、聽、摸、嚐和嗅,不難走進老樹的美好世界。
跟著老樹去旅行。
這樣的旅行不僅僅是走馬看花的觀光活動而已,
更重要的是理解每一棵老樹的生態環境與歷史歲月,
還有每一個地方的人文以及環境景觀等。
透過欣賞老樹,深入台灣每一角落,將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的風景。
透過42種不同的老樹樹種,以及170個老樹旅行地點推薦,
讓更多人一起加入這個行列,跟著老樹全台看透透。
撰文作者序老樹,別來無恙否?
攝影作者序
前言跟著老樹去旅行
第一章 老樹禮讚
大地的守護者
老樹生態系
老樹傳奇
得天獨厚的巨木之島
台灣老樹的民間信仰
第二章 老樹之美
如何欣賞老樹之美?
老樹的姿態
老樹的四季之美
老樹的生活史
第三章 台灣老樹點名
老樹的定義
台灣常見的老樹樹種
如何測量老樹的年齡?
樹木的金氏紀錄
老樹是活生生的綠色資產
保護老樹刻不容緩
第四章 台灣老樹旅行地圖
榕樹
樟樹
茄苳
楓香
芒果
龍眼
雨豆樹
金龜樹
菩提樹
台灣櫸木
黃連木
雀榕與大葉雀榕
刺桐
緬梔
九丁榕
苦楝
無患子
九芎
青剛櫟
銀杏
黑板樹
小葉桃花心木
含笑
玉蘭花
羅望子
朴樹
木棉
吉貝木棉
大葉山欖
榔榆
楊梅
四照花
台灣肖楠
象牙樹
竹柏
海茄苳
黑松
琉球松
印度橡膠
印度紫檀
爪哇合歡
印度黃檀
參考書目
老樹,別來無恙否?
張蕙芬
冥冥之中,似乎一直與樹木有著不解之緣。
二十年前創業時以「大樹」做為出版公司的名稱及標誌,這不僅是內心渴望的落實,也是崇高願景的標的。爾後與「樹」更加密不可分,不僅工作如此,就連日常生活也離不開樹的身影。
季節的時間感常常是周遭的樹木透露給我的,而與其它生命的不期而遇也常因樹木而發生,就連自己心愛的貓狗家人,最終的「塵歸塵、土歸土」,也是一一回歸大樹庇蔭下的大地懷抱。生命歷程中樹木所給予我的種種驚喜、感動與無限包容令人感激,也完完全全可以理解釋迦牟尼佛所言:「樹是無限慈悲體的化身。」
回想起來,真正對樹木產生感覺是在大學的時候,台灣大學校園裡多的是大樹、老樹,每天穿梭其間趕著上課,滿眼都是樹的影子。其中我最鍾愛的一棵樹是在一號館(植物學系與動物學系)門口的流蘇樹,大一時第一個春天看到滿樹的白花,簡直是震撼的驚豔之作,時至今日,當時的感動和美感經驗依然難忘。
爾後,看樹、賞樹成為自己的嗜好之一,但一直很不經心也不專業,純粹只為視覺感官上的享受而已。直到許多年後,因為雜誌工作的緣故,開始規劃台灣行道樹系列專欄、台灣樹種系列及台灣老樹等採訪報導,才開始真正深入認識生活在台灣的樹木,赫然發現自己所知是如此貧乏,也對樹的世界產生殷切無比的認知渴望。
2002年年底,大樹版的《台灣老樹地圖》在攝影潘智敏長達兩年半全台走透透的辛苦奔波下,四百棵台灣老樹的身影透過傑出的攝影作品,首度完整呈現。這本書讓台灣的老樹第一次有了屬於自己的聲音,也讓更多的人看到它們生命之美,進而更加尊重與愛惜它們寶貴的生命。當時這本書也實至名歸榮獲了2003年金鼎獎工具書類的最佳圖書出版獎項。
這次重新編輯出版的《台灣老樹旅行》,是以樹種介紹為編輯主軸,每一樹種探究其長壽的秘密,並推薦適合欣賞老樹的地點。這本書的出版不再著重於完整的老樹紀錄,而是想要更貼近每一個人的生活,希望大家可以跟著老樹去旅行,拜訪老樹的家園。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別忘了是樹木給予它美好的力量,也期盼每一位購買這本書的讀者會願意影響更多的人,一起來關心樹木的福祉,一起努力讓台灣的樹木、森林永續存在。而我亦將在我的小小樹木園裡持續種植、照料,並享受每一季生命的盛宴。
摘自《台灣老樹旅行》撰文作者序
1961年生於台北,台灣大學園藝系畢業,現職大樹自然書系總策劃及總編輯。
投身出版編輯工作三十餘年, 一直以搭起大自然與人的溝通橋樑為自我期許,熱愛自然書籍的編輯出版工作。現與一隻狗以及貓咪大家族一起生活於新店山上的社區。
著有『台灣野花365天秋冬篇』、『自然老師沒教的事1─100堂都會自然課』、『自然老師沒教的事2─100堂親子自然課』、『菜市場水果圖鑑』、『菜市場蔬菜圖鑑』、『台灣老樹旅行』以及『都會種樹圖鑑─100個種樹懶人包』上下冊、『自然老師沒教的事7─都會賞樹秘笈』、『慢.漫.山城』(以上均由遠見天下文化出版),其中『菜市場水果圖鑑』榮獲2013年金鼎獎最佳非文學類圖書獎。『我的食物地圖』是2018年新作。
1966年生於台中,1983年投入專業攝影,現任教於台中市青年高中。2000年完成『台灣賞蛙記』的寫作與拍攝工作,至今仍持續記錄台灣蛙類生態;2001~2005年間持續進行台灣老樹、菜市場魚圖鑑等長期拍攝工作。2013年重新接下老樹的攝影工作,為二百餘棵老樹留下無可取代的影像紀錄。2013~2015長期記錄100種觀賞樹木的生活史,以精彩圖像完整呈現樹木的秘密生活。著有『台灣賞蛙記』,攝影作品包括『菜市場魚圖鑑』、『台灣老樹旅行』以及最新出版的上下冊『都會種樹圖鑑─100個種樹懶人包』(以上均由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2014/05/07
BBT2013
大樹文化
軟皮精裝
17×23cm
彩色
9789863204503
256
717